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城市在线 > 正文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着力打造性综合交通枢纽

2018-01-11 14:09:35 厦门网 作者:徐景明 王协云 点击量:38711
  【中国安防展览网 城市在线】在建设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示范市的过程中,厦门交通运输行业是基石所在,与特区经济、民生发展息息相关。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介绍,2017年,市交通运输局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工作部署,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打造性综合交通枢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8年,该局将从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构建便捷路网体系、深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等四个方面入手开展相关工作。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牵动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市交通运输局介绍,2017年,该局共接到建议、提案几十篇,其中,构建便捷交通路网、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这两个方面,是关注焦点。在接到这些建议、提案后,市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并及时办理、答复。昨日,本报记者专访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就相关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详细解读。
 
  进出岛交通跨海桥隧通道建设稳步推进
 
  提要:
 
  进出岛跨海通道建设,一直是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的领域之一。2017年,市交通运输局主办的建议、提案中,有一部分聚焦于此,如《关于加快启动第二东通道项目建设的建议》等。市交通运输局介绍,2017年,全市路网投资超过百亿元,其中,以第二西通道、第二东通道为代表的跨海进出岛通道工程进展顺利。
 
  解读:
 
  多支建设队伍,正在从厦门岛和海沧区“相向而行”,他们所建设的大断面海底隧道,向厦门的西海域大海深处不断挺进――这,就是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
 
  第二西通道向岛内延伸,它将通过横跨厦门岛南部的道路,与另一条跨海通道――第二东通道形成直接联系。这种联系,就像是目前海沧大桥(西通道)通过仙岳路与翔安隧道(东通道)联系一样,形成更为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
 
  作为海湾型城市,厦门岛与岛外各区的联系通道,是厦门交通运输部门二十多年来重点主抓的工作之一。其中,厦门第二东通道,是继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在建)之后的第七条进出岛桥隧通道。这些通道,不仅成为特区经济产业发展的“先行官”、也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岛内外一体化进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第二西通道稳步向海底掘进外,前不久,第二东通道也传来消息:该工程海上桥梁预制场工程已进场做施工准备。该预制场将承接40座墩台的预制工作,“未来,第二东通道启动施工后,使用墩台预制拼装工艺,可以有效加快项目建设,预计比现场浇筑施工节省工期6个月。”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计划,第二东通道将在2022年前后完工。”
 
  作为厦门快速路网“两环八射”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东、西通道的建设,使厦门“海湾型城市”的交通路网结构呼之欲出。市交通运输局介绍,按照规划,岛外各区与厦门岛将形成十多条由高速路、快速路构成的快速道路通道,形成便捷的路网体系。2017年,有多个道路项目完工并通车,进一步便利岛内外往来。
 
  在“两环八射”快速路网的支持下,这些进出岛通道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第二东通道计划2022年建成后,将与翔安隧道协同发力,快速连接厦门新机场,往泉州、福州方向的道路也会更顺畅。
 
  在新的跨海通道建设中,轨道交通也不得不提――在“中心放射、环湾联络”的轨道网络中,厦门有多条地铁线路穿越海底,纵横岛内外,成为一种崭新的跨海出行方式,使岛内外的联系更加紧密无间。市交通运输局介绍,“十三五”期间是我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岛外各区均将覆盖直达线路,地铁跨海出行将逐步成为主流。
 
  公交换乘持续优化调整,方便市民出行
 
  提要:
 
  2017年12月31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统计数据显示,开通5天来,1号线日均客流量达到15万人次,骨干运输功能开始显现。同样,厦门迈入“地铁时代”后,如何做好与常规公交的有效连接、有效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引起代表、委员的一致关注,提出如《迎接我市“地铁时代”到来的几点建议》《关于厦门“地铁城市”发展的建议》等等。市交通运输局介绍,从2017年初至今,该局围绕相关工作制定方案并有效实施,目前这一工作仍在持续跟进。
 
  解读:
 
  1月2日,新年个工作日。数以万计的厦门市民,在这一天选择了一种新的上班方式:乘地铁。除了又快又舒适,市民们发现,与地铁接驳的常规公交,也变得更“人性化”――地铁站旁的公交线路变多了,运行时间变长了。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为厦门市增加了一条客运骨干线,也带动了城市公交线网结构的新一轮调整。“简单来说,‘公交线路、公交站点、运营时间’这三个核心方面,都进行了优化调整,主要目的就是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疏运功能,构建方便群众换乘出行的城市大公交体系。”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公交配套调整方案》中,计划新增、调整超过60条公交线路。其中,为尽量避免公交线路调整对沿线市民出行的影响,市交通运输局采取“分批实施、逐步推进”的方法,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当日同步实施首批26条新增及调整的线路。
 
  在站点调整方面,按照“距离地铁站口100米左右设置”的原则,至目前,市交通运输局已累计新设或迁移了14个地铁口的公交站点,包含岛内的“镇海路、中山公园、将军祠、文灶、莲花路口、吕厝、乌石浦、火炬园、殿前、高崎”等10个和岛外的“集美学村、软件园、园博苑、集美大道”等4个,确保公交车能够就近停靠接驳地铁站,有效缩短市民的步行换乘距离。
 
  在公交运营时间方面,所有地铁站,均有至少1条配套末班的同步收班公交线路,这让下了地铁末班车的旅客都能坐上常规公交接驳出行。另外,所有地铁站还配备了应急响应机制,如发生特殊情况造成旅客滞留,常规公交将在20分钟内开通临时专线疏运旅客。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密切跟踪客流变化,广泛征集专家、民众意见,对常规公交线路进行持续优化调整,方便市民换乘出行,推进公交与轨道的融合发展。”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同时了解到,结合地铁站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将逐步接收启用“诚毅广场站、杏锦路站、园博苑站、火炬园站”等配建的公交首末站,从而以首末站为支撑,研究开通为地铁站点周边配套的微循环公交线路;研究制定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强化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公交出行比例。
 
  【相关】
 
  厦门市超进度完成“五个工程”攻坚项目
 
  去年,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联合制定《关于推进综合交通“五个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记者昨日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2017年1月-12月,厦门市“五个工程”攻坚项目完成78.9亿元,完成省级下达年度计划(60.74亿元,不含港航)的130%,超额完成任务。
 
  据悉,“五个工程”攻坚项目包括干线路网完善工程(含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建设及路面改造项目、其他投资公路项目等)、港航集约提升工程、运输枢纽示范工程、交通扶贫攻坚工程和交通服务提质工程。
 
  在高速路、快速路建设方面,2017年,厦门市攻坚实施6个项目、里程35公里;在国省道建设方面,2017年,厦门市攻坚实施7个国省道项目、里程108公里,完成翔安南路二期工程、海翔大道二期完善工程、马青路提升改造工程、杏滨路提升改造建设并通车,实现国道G228、G319和省道S318的快速路改造;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2017年,厦门市新建改造农村公路超过40公里,推进一批环山风景道建设,并加快通村公路改造建设。
 
  在客货运枢纽建设方面,2017年,我市攻坚实施4个运输枢纽建设,推进海沧新城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厦门对外客运服务水平;推进前场铁路大型货场(物流功能区)、厦门海沧海投临港物流中心、嘉晟供应链物流基地建设,优化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布局。(原标题:原标题:厦门市交通运输局着力打造性综合交通枢纽 助力“五大发展”)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