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企业苦练内功 提升行业品质服务
2012年11月19日 13:39:19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点击量:1570
导读国内的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和石家庄等7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和普通照明领域。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第二大照明电器出口国。LED照明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可观,政策扶持成为行业发展保护伞,同时,各个企业的竞争逐渐转移到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上。
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国内的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和石家庄等7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和普通照明领域。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第二大照明电器出口国。LED照明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可观,政策扶持成为行业发展保护伞,同时,各个企业的竞争逐渐转移到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上。
政策杠杆撬动产业扩张
由财政部联合发改委、科技部实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专案”,已完成公开招标。这是继去年之后,大陆发布的第二轮补贴项目招标。在4月份举行的津亚电子3E-LED产品企业对接、推介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政府在推动LED产品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中央政府之外,地方政府对于LED产业的支持也可谓不遗余力。以滨海新区为例,2011年发布的《滨海新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重点支持半导体照明(LED)关键设备和材料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专案;支持实施区内LED校园、LED社区、LED工业园、LED交通等绿色照明示范工程,每个专案原则上给予高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以下简称元)的贴息或资金补助。
“LED的制造与购买企业,政策都给予了补贴,这对于降低产品价格将起到重要作用。一个24小时不间断照明的工业车间,只要3年,节约的能源费用就可以复盖购买LED照明的成本。”天津电气节能技术中心主任、工程师俞甯说。
据统计,受惠于政府多项支援,今年LED照明产品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以LED路灯产品为例,今年中国LED路灯产值将同比增长6成以上,产值达到47亿元。
品质与服务提升竞争力
“LED产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正使LED产品的价格以每年20%的幅度下降。”俞宁告说道,3年前的一根LED灯管400多元,现在价格已经打了5折以上。
据相关统计,受上游芯片技术提升和价格快速下降影响,下游LED照明产品性价比正快速提升,LED产业正向着合理、稳定的方向前行。去年中国LED室内照明产品产量同比增长75%,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2%;产值达186亿元,同比增长38%。
资料显示,受惠于政府扶持与价格下降,今年中国LED室内照明产值将达到306亿元,同比增长64%;2015年将达到993亿元,未来4年室内照明产值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50%,达到52%。
随着价格的不断下降,LED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同等价格的产品面前,企业开始寻求更节能更耐用的照明产品。“曾经经常出没于照明市场里低价LED产品品牌越来越少。”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几年前,销售LED照明产品的中小企业越来越站不住脚跟了。“中小企业由于不具备封装能力,他们的产品是‘攒’出来的,品质无法保证,更不用说售后服务了。”
“经过几年的培养期,大陆节能产品市场发展正趋于理智,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客户的关注点将转向品质和服务领域。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意识到,他们购买的除了产品还有服务。”业内人士说道。
如今,LED照明企业也正在迎合产业趋势,在产品品质提升和服务领域下更大力气。“除了传统的售后服务之外,我们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整体解决方案。针对一些昂贵的LED产品,我们还可以提供产品的租赁服务。”黄漉德告说道。
苦练内功,加强产学研合作
面对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国内企业更应苦练“内功”。首要的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重点研发能够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新技术;其次是与国外公司展开合作。应该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模仿创新,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核心进行改进,提高其技术效果;再次是申请改进型,这是规避侵权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促进我国LED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有些研究机构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而有些企业则具有较强的加工制造能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应该强化合作意识,促进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
结语:
LED照明在价格“伤透”了,多数企业挨不下去的阶段,才是行业趋于稳定的时候。而不规范,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的大环境中,品牌显得尤为重要。品牌是树立企业信任度关键因素,而信任度的来源就是的服务品质。LED企业要在品质、价格平衡的环境下,提高服务品质,将技术与服务进一步细分,才更适合产业的发展,更具竞争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