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品牌专栏

新发产品更多
高新兴吴冬升:打造车联网产业融合
2019年04月18日 11:07:54来源:高新兴点击量:39960
导读4月17日,由亿欧汽车主办的“新动能时代 ?GIIS 2019智能网联产业创新峰会”在上海顺利举行,高新兴、比亚迪、蔚来、科大讯飞等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企业应邀参加了峰会。
  【安防展览网 品牌专栏】4月17日,由亿欧汽车主办的“新动能时代 · GIIS 2019智能网联产业创新峰会”在上海顺利举行,高新兴、比亚迪、蔚来、科大讯飞等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企业应邀参加了峰会,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智能交互、5G车联网、智能驾驶、智能车生活为主要关键词,结合时下热议技术与话题,共同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变革。
 


 

  5G让智能网联汽车爆发式增长
 
  在圆桌论坛环节,高新兴科技集团方案架构师兼战略&品牌总经理吴冬升博士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产业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忠、博泰车联网副总裁王小华、科大讯飞智能车载系统产品线总经理钱勇共同探讨汽车产业应对5G商用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吴冬升指出,基于国家战略、运营商竞争态势、产业链上下游设备推动、消费者诉求以及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等五大方面的原因,5G时代正在增速到来。而5G低时延、高可靠性、高带宽特点也使得 V2X 车联网成为可能。“我们认为,5G对汽车产业来说,是相互促进,增速爆发的关系。”他表示,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而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5G时代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目前,5G技术正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2018年底工信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年1月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今年国家将在若干个城市发放5G临时牌照,促进5G在车联网等更多领域应用。站在车联网产业的拐点,汽车厂商、通信运营商、车企纷纷有了新举动,进一步加速车联网的发展。
 
  迎接5G发展新机遇,打造产业生态圈
 
  高新兴在5G上做了大量的技术储备,前瞻性布局5G和V2X技术。谈及如何积极面对5G商用新挑战,吴冬升表示,高新兴集团主要从车载单元、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三大领域去构建在车联网产业的核心能力,他强调,车联网产业链丰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覆盖全部产业链,所以高新兴一直主张以产业融合为主线,打造产业生态圈,推动车联网的创新发展。
 
  “今年年初,吉利与高新兴、高通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现场签署合作,计划在2021年发布吉利首批支持5G和C-V2X的量产车型。高新兴将为这些量产车型提供5G和C-V2X产品。”吴冬升在会上指出。高通是当之无愧的通信领域巨头,吉利是国产汽车品牌的,而高新兴深耕汽车智能网联行业多年,是国内业务打通车厂、智能交通、5G通信、电子车牌和人工智能的车联网企业,这次高新兴与吉利、高通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产业融合案例。
 
  此外,高新兴与欧洲、北美多家TSP(互联网汽车服务提供商)、通信运营商展开深度合作,包括大的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OCTO、美国运营商T-Mobile、北美互联汽车平台厂商Mojio等企业。吴冬升表示,高新兴未来还将与更多产研校企展开合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形成海内外联动,为更多的客户提供创新的车联网产品和服务,致力打造万物互联新时代。
关键词 高新兴车联网产业融合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高新兴吴冬升:打造车联网产业融合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