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动一动机器就能发现你?未来将成为可能
2017年11月14日 09:08:40来源:科技日报点击量:41111
导读近日,谷歌发布AVA (Atomic Visual Actions)数据库,由YouTube公开的视频集组成,这些视频可以用80个原子动作进行标注,例如走路、握手、踢东西等,所有动作具有时空定位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近日,谷歌发布AVA (Atomic Visual Actions)数据库,由YouTube公开的视频集组成,这些视频可以用80个原子动作进行标注,例如走路、握手、踢东西等,所有动作具有时空定位,累计有5.76万个视频片段,9.6万个人类动作,以及21万个动作标签。谷歌称,此次发布的AVA技术将帮助谷歌分析多年的视频,还能帮助广告商更好地瞄准消费者。他们的终目标是教计算机社交视觉智能化,即“理解人类在做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及他们想要实现什么目标。”
 
  目前,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也已经在行为识别相关领域进行重点投入,以解决视频监控数据理解这一瓶颈问题,但要达到让机器通过行为“理解”人类这个终目标,还需要很多努力。“目前,人体行为识别大多还处在动作识别阶段,对于实际应用而言,识别人的动作,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1月8日,济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李金屏教授说道。动一动,机器就能发现你?有关专家表示,现阶段,这是一件“可以有”的事。
 
  应用:安防等领域大展神威
 
  李金屏告诉说,动作识别可以看成是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相结合的过程。养老院中,如果出现老人摔倒,行为识别系统可以立刻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甚至直接与医院进行联系;黑科技满满的《碟中谍5》,安保系统的后一道防线是步态识别……尽管技术难点重重,行为识别目前仍然在相关领域获得了应用。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透露,这项早被苹果和微软应用于游戏的技术,还在*(在押人员审讯看护)、电力(风力发电、国家电网的安全生产)、银行(业务区域智能安防)、医院(病人状态监护)等多个场景有更广的应用空间。尤其在安防等领域,以行为识别为基础的应用更广泛。
 
  比如通过人的走路方式来识别身份的步态识别,虽然属于身份识别,但是也是行为识别和身份识别的一种有效交叉。步态识别是一种通过人们走路姿态进行的身份识别,分为人形检测、分割、识别、跟踪四个部分,而这些部分具挑战的环节都离不开以行为识别为基础的研究。
 
  在近年来寻找失踪人口和嫌犯追逃的工作中,步态识别已经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机智过人》节目中,银河水滴科技成功通过步态识别现场“*”,加大难度后,还靠步态识别出狗的剪影。
 
  银河水滴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永祯说,通过步态识别来实现异常行为分析,这是步态识别相比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的重要优势之一。异常行为的应有之义就包括可以通过视觉观察目标体形和动作状态,来发现是否有异常行为,通常会涉及到目标检测、分割、关键点定位、识别、跟踪等技术环节,而这些技术环节也是步态识别的核心底层技术。目前,他们已能很好地完成远距离非受控模式识别。
 
  难点:定位、跟踪、场景步步为艰
 
  “行为识别的难点,首先表现为从连续视频流中对人体运动的定位难、追踪难。”吴飞说,在视频行为识别中,要找到一个连续动作的起点和终点,即将连贯动作从视频流中定位出来,在视频识别中是非常困难的。而在找到某个连贯动作的起点后,对这个动作进行鲁棒跟踪也比较困难。比如一个跳跃动作,要实现追踪动作持续展开的过程就不容易,还要考虑场景的复杂性以及背景动态变化或者摄像头晃动等因素。
 
  不仅如此,场景识别也是一大难点。首先,即使是同一类动作,在不同时刻、不同场景也具有很大差异性。吴飞举例说,比如不同的人在不同时刻行走,速度、姿态和场景遮挡等方面都有差异。不同类别动作之间更是如此。李金屏表示,“与静态对象不同,动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展开,会有更多不确定因素。”比如一幅人的“跑步”照片,实际上有可能只是这个人在跳跃的动作,只有看到更多画面,才有可能清楚地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见人在场景中的动态是多么复杂。因此某一动作的识别方法很难直接用在另一动作的识别上。“一个动作,人类辨识两三遍就可以了,但要让机器记住并识别,则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李金屏说。
 
  此次谷歌发布的AVA与其他数据集相比,通过在相关场景中提供具有精细时空粒度的多个标签,将极大推动人们对于相关模型的深入研究,终不但能够实现人的复杂活动建模,还将进一步获得实际应用。
 
  展望:设备平台、理论模型方兴未艾
 
  “在行为识别领域,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后劲非常强,建议在设备和平台方面进行攻关,现在国内好多团队的设备还是采用微软等国外企业的设备和平台,希望国家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政策引导。”李金屏说。
 
  在吴飞看来,中国的科研团队和企业还应该在理论模型、数据驱动等基础理论方面进行深耕。“一个行为动作的过程要经历多个状态(对应很多时间帧),人体在每个时刻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那么,是不是每一帧在动作判别中的重要性都相同呢?对于行为动作的判别,是不是每个关节点在动作判别中都同等重要呢?这些都需要理论模型等基础理论的完善。”吴飞说。(原标题:机器人将在安防等领域展神威 动一动就认清你)
关键词 物联网那种机器人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动一动机器就能发现你?未来将成为可能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