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人体可以被用来当作“密码”的部分远不止指纹,面部识别就正在日益普及起来。银行、证券、金融社保、交通、教育、电子商务等场景应用频频刷屏,热度居高不下。2015年,支付宝就曾向公众展示“刷脸”实现登录和修改密码,今年在杭州开出的“无人店”同样也利用了这项技术。
相信很多人都碰到类似的尴尬:面对手机里层出不穷的应用软件,却总是记不起注册时随意设定的密码,只能不断重复着———找回,重设,又忘记的套路。总而言之,记住密码这件事情看起来有点“反人性”,终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彻底抛弃密码。于是,这几年生物识别技术开始流行起来,科学家和商业机构都在努力着把人本身变成密码,指纹、扫脸、虹膜检测等技术一个又一个地冒了出来。
与面部识别正越来越常见的“低姿态”相比,虹膜识别的“未来感”让这项技术更受科幻电影的偏爱———从《碟中谍》每次新任务的解锁,到《少数派报告》中装在地铁车站的公众虹膜扫描器,男主角汤姆·克鲁斯与虹膜识别实在缘分不浅。除了安全领域以外,借由消费电子行业刮起的科技创新风潮,虹膜识别开始出现在各类商业应用中。早富士通就曾在一款手机中尝试加载这项技术,后来微软的Lumia950也尝试过,可惜这些手机的虹膜识别效率很低,一点都不实用,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直到去年,三星推出的Note7,才算是让虹膜识别“小露锋芒”。可惜,Note7上市没多久又陷入了爆炸门风波而宣告退市。但看起来,三星对虹膜识别情有独钟,全新旗舰S8系列上又再次引入了虹膜识别技术。
事实上,“一盯就解锁”的虹膜识别技术,不仅可以彻底解放人们的双手,而且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而言,虹膜扫描是目前移动设备上安全的生物验证形式。更有意思的是,对于消费电子行业来说,虹膜识别可以把解锁手机变成一种很酷炫的体验,也能应用在金融交易验证等场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