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以阿里淘咖啡、缤果盒子为首的无人便利店掀起零售业的新时代,但也在落地之后遭遇各种问题的考验。但可以预见的是,无人便利店风口已来。
据了解,8月8日深圳迎来家无人便利店“Well GO”,是由深圳老牌零售商天虹股份远望谷共同打造,后者主要提供包括商品管理、进店、支付和离店等环节的相关RFID(射频识别)产品及相关配套软件等。
Well GO”面积为12平方米,以会员专属形式运营。消费者首先注册成天虹会员,用微信或天虹股份APP“虹领巾”扫码进店,选购商品放在结算区,扫描结账区上方屏幕的二维码识别身份,用微信、支付宝或虹领巾自助结账。
“Well GO”的关键技术为FRID芯片。店内所有商品均额外贴有包含FRID芯片在内的标签。据便利店工作人员介绍,商品放置于结算区,系统通过FRID芯片识别该类商品,消费者完成支付后芯片“消磁”。消费者通过感应区,携带“消过磁”的商品或不携带任何商品方可离店。
RFID技术是无人零售的重要技术之一。当“无人零售”概念兴起时,远望谷作为相关标的从中受益,7月份以来公司股价已拉出多个涨停。而“Well GO”的开业,是远望谷无人零售项目的次落地。
实际上,无人零售不只RFID一种技术手段。东吴证券一份研报就指出,除了RFID芯片外,目前无人零售的另外两种路线分别为人工智能流派和互联网流派,人工智能流派代表为Amazon Go、阿里淘咖啡、Take Go,主要采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传感器融合技术、卷积神经网络、生物识别等技术;互联网流派代表为便利蜂、小e微店,主要利用二维码来完成对货物的识别。 不同路线的技术手段各有优劣势。具体来看,RFID芯片推广结账快、应用度较广,但被指成本偏高,RFID芯片的单片价格在0.4元左右,而便利店单个产品低价格仅为2元,RFID芯片负荷了较高的成本;人工智能流派面临商品种类相对单一、防盗技术仍需改进等问题;互联网流派则被指购物流程较为繁琐,与传统零售差别不大。
尽管以上三种技术不尽相同,但目标是通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店铺效益的大化。那么,同等面积的便利店,无人零售的运营成本是否真的低于传统销售方式?就此,欲向徐晓楠了解相关系统的运营成本,其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