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品牌专栏

新发产品更多
指纹识别在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大敌:虹膜识别
2016年06月14日 13:55:16来源:天诚盛业点击量:38122
导读指纹识别在借助苹果手机的东风下,已经牢牢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如今没有搭载指纹识别模块的手机都不叫智能手机。
  【中国安防展览网 品牌专栏】指纹识别在借助苹果手机的东风下,已经牢牢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如今没有搭载指纹识别模块的手机都不叫智能手机。不过随着虹膜识别技术的成熟,三星、苹果等手机巨头厂商在2016年频频预示将会推出搭载虹膜识别的新产品,难道指纹识别“1人独大”的现象,很快将会被虹膜识别技术打破吗?
  
  指纹识别地位岌岌可危,虹膜识别千呼万唤始出来
  
  近日,三星针对虹膜识别做出的一系列动作备受关注,先是发布了搭载虹膜识别技术的平板电脑Galaxy TabIris,而且在各地开始申请虹膜相关商标,虹膜识别貌似将成为三星一系列新产品的标配,即将发布的Note 6也一直被外界猜测将搭载虹膜识别技术。
  
  
  而新被曝光的iPhone 7设计图也显示:作为指纹识别的“大恩人”,苹果貌似也将力推虹膜识别技术。
  
  在三星、苹果的推动下,指纹识别是否还能PK掉虹膜识别,保住智能手机市场“一哥”的地位?基于此,笔者联系了同时拥有人脸、虹膜、指纹三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应用场景受限
  
  天诚盛业提到指纹识别技术在引进智能手机市场之前,其实已经在金融等其他领域应用非常成熟,比如全国60%以上的银行都已经在日常办公中使用了天诚盛业的指纹识别产品,可以说指纹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手机厂商将指纹识别作为智能手机卖点,技术实现难度不高,成本又低,所以在iphone 5S的助推下,指纹识别快速得到各手机厂商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指纹识别是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却不是让人放心的生物识别技术。由于指纹识别是接触性的,因此它仍然对于一些困难手指(脱皮等)以及识别条件(潮湿手指)有很大的限制;另外,指纹识别的安全性也一直为人所担心:小米5发布的home键大小的指纹传感器,很多用户也会对其性有所疑问。不过天诚盛业认为:为了外观设计,指纹识别模块朝微型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但是减少采集面积并不意味着准确度的降低。
  
  指纹识别一般是通过指纹的特征点来进行身份鉴别的,特征信息量越多,指纹识别的结果也愈,而传感器大小是会影响到采集到的信息量,但当前的绝大部分手机厂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同时也会在指纹算法方面有所倾斜。比如采取当前较为先进的多指纹融合技术,此种技术简单来说可以通过多次采集、将同一手指不同部位的指纹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指纹模板存在模板库中,以更加方面、准确的实现用户身份认证。
  
  虽然指纹识别在技术上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成本过高、技术壁垒等原因,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应用场景仍然比较受限,其应用大方向也只集中在手机解锁、账户登录等较低安全级别中,指纹支付的功能虽然也已开放,但用户的安全顾虑也是其使用率、活跃度的一大障碍。
  
  虹膜识别崛起是趋势
  
  与指纹识别恰好相反,单就信息量来讲,虹膜是指纹的5-10倍,虹膜识别作为的生物识别技术,一直被高安全级别的应用场景青睐,而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虹膜识别也正在由军工等行业用户向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拓展。
  
  其实早在2013年,三星等通信厂商即对虹膜手机进行大肆宣传,但由于当时虹膜识别技术还不够成熟,其中虹膜识别的距离在当时就存在一定限制,但随着近几年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虹膜识别完全可以在用户常规阅读距离之内实现识别和认证。以天诚盛业为例,其探索者移动专用虹膜模组拥有13项发明,这款虹膜模组识别距离已优化至17-55cm,不需要客户做任何的刻意配合。
  
  在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下,以度和安全性著称的虹膜识别成为智能手机标配只是时间问题。
  
  指纹识别可能不再是“一哥”,多模态识别才是未来
  
  虽然虹膜识别在智能手机界的崛起是无法阻挡的,但是也并不代表会完全替代指纹识别。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端的技术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将承载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和功能,其终端形式也将越来越丰富,单一的生物识别难以满足所有的场景需求,只有将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组合起来,取长补短,通过多模态生物识别才能为用户提供彻底、体验好的解决方案。未来你的智能手机很可能是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分区域管理,金融类账户需要验证虹膜才可登录,一般文件加密只需要按捺指纹即可,其他的普通消息也可不用加密使用。
关键词 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生物识别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指纹识别在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大敌:虹膜识别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