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市场分析

新发产品更多
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遇挑战 智能家居或助其突围
2014年12月26日 10:51:41来源:通信世界周刊点击量:2787
导读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联网已经从概念开始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甚至有业界人士更是将2014年称之为物联网元年,在这一年里,无论是物联网子行业智能家居还是车联网,都被人们炒得热火朝天。然而,就目前来看,不可否认的是,物联网想要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突破和解决。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联网已经从概念开始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甚至有业界人士更是将2014年称之为物联网元年,在这一年里,无论是物联网子行业智能家居还是车联网,都被人们炒得热火朝天。然而,就目前来看,不可否认的是,物联网想要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突破和解决。
  
  物联网产业化遇挑战
  
  近几年,由于市场的推动和政策的扶持,我国物联网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这并不能掩饰我国物联网产业化所面临的尴尬,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物联网产业不只是物联网的事。
  
  从主体上看,物联网的发展并不是某些人的事,需要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终实现服务于大众,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从应用领域上看,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极广。横向上,物联网涉及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九大领域;纵向上,则包括网络设施、终端设备、传感器、芯片、集成模块、中间件制造等相关制造业,互联网及其运营服务业以及应用系统设计和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云计算和系统运维等高技术服务业。换句话说,物联网行业未来发展将面临跨行业、跨领域合作的困难。
  
  从技术层面分析,除了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和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关键技术外,物联网所涉及的技术还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无线通信等。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同处于起步阶段,并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物联网技术,但不得不承认我国一直缺乏对核心技术和基础能力的掌握,特别是缺乏RFID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将严重限制我国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其次,缺乏统一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对一个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物联网来说亦是如此。但如今的问题是,物联网行业不缺乏标准,而是缺乏统一标准。关于标准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标准;二是行业标准。
  
  事实上,不少企业信奉“得标准者得天下”,他们更希望拥有自己的技术标准。早在2013年,高通和其他公司便已组成了物联网联盟AllSeenAlliance,今年微软的加入则有助于该联盟进一步制定物联网统一标准。但各类标准同时存在也造成了标准的混乱,使物联网行业发展更加碎片化。国内各厂商各自为“政”,导致不同品牌物联网设备之间难以兼容,不能互联互通,终成为物联网行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一大障碍。
  
  因此,只有行业统一标准,该领域才可能形成大规模发展和应用。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物联网概念涵盖众多技术、行业、领域,建立统一行业标准并不容易,在今后的标准化进程当中,各个行业标准与国家共性标准之间应和谐构建惟有如此,我国的物联网才会健康发展,物联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战略性产业。
  
  后,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关于物联网设备存在安全漏洞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设备因攻击而“失灵”;二是用户信息数据被窃取。关于前者,网络安全公司PaloAltoNetworks的CEO尼尔(NirZuk)公开表示,如果物联网的网络安全不引起足够重视的话,无需很长时间,也许会出现智能硬件的集体罢工事件;对于后者,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曾表示,大数据的安全隐患是重要挑战,传感器设备在物联网时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一旦它们遭攻击,每个人都会显得不堪一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消费者还要提防物联网设备与互联所带来的交叉感染。近日,安全公司Tripwire对400多位IT专业人士和300多位CIO进行调查后发现,企业正面临企业网络与物联网“交叉感染”的安全风险,但更糟糕的是,企业管理层对物联网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那么安全问题对物联网产业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实际上,安全问题并不能阻碍物联网产业化的脚步,但足以拖慢其发展速度,使物联网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时间延后。虽然安全问题不能打消投资热情,但可以让终端消费者产生困惑和质疑。
  
  智能家居或成突破口
  
  目前,物联网逐渐被应用于交通、物流、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建筑楼宇、健康医疗、娱乐和海洋探索等领域,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所涉及的领域以及技术深度决定了物联网在当前条件下并不适合“贪多求全”,要逐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物联网发展需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而智能家居就是物联网产业化的重要突破口。
  
  从横向上看,智能家居的主导者是智能家居厂商,关注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环境和质量。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居将门窗、家电、照明、安防、环保、娱乐等设备连接起来,为消费者营造更安全、更健康、更经济、更舒适、更绿色的家庭环境,这直接关系终端用户的切身利益。而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工程更复杂,需要政府引导,一般企业很难进入,且与大众的相关性较弱,所以比较难突破。
  
  从纵向上看,家庭是社区和城市基本的单元,智能家居作为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的基础,便于向外进一步扩展,利于物联网发展的逐步推进。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朱俊岗曾多次表示,广义的智能家居是由“人、车、家”所组成的完整系统,除了我们现在理解的智能家居外,还应该涉及智能穿戴、智能健康医疗和车联网等方面。换句话说,智能家居实际上从一开始就为物联网全面发展埋下了伏笔。
  
  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设备是近年来物联网接地气的两种表现形式。在2014年,尽管得到了不少关注,但受限于自身生态链的完整程度,以智能眼镜、智能手表以及智能手环为代表的智能穿戴仍然不被完全看好,令众人期待的苹果智能手表也没能真正面世,而“出道”已久的Google智能眼镜还遇到了危机。相比之下,智能家居受到资本市场和消费者的一致青睐,表现更为成熟,更适合作为物联网产业化的突破口。
关键词 物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遇挑战 智能家居或助其突围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