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翻事故敲警钟 学习自救知识能救性命
2014年08月29日 17:46:15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点击量:2170
导读8月28日,龙庆高速往福建方向下庆元匝道处,一辆运载液化气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发生侧翻,有人员伤亡。同样也是28日,黑龙江省哈同高速300公里路段(依兰县境内),一辆运钞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爆胎导致侧翻,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当侧翻事故发生时,我们又该如何自救?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8月28日,龙庆高速往福建方向下庆元匝道处,一辆运载液化气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发生侧翻,有人员伤亡。同样也是28日,黑龙江省哈同高速300公里路段(依兰县境内),一辆运钞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爆胎导致侧翻,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当侧翻事故发生时,我们又该如何自救?
翻车前的预防做到位
车辆行驶时,往往不知道意外会在何时发生,因此,驾驶员在每次驾驶时要做好准备,以防一时大意造成交通事故。
一是正确的驾姿。背部与腰部尽量贴紧座椅,做到身体与坐椅无缝隙,双脚将离合器与制动踏板踩到底,这时要保证腿部有一定的弯曲,否则在正面碰撞事故时腿部很容易受伤。
二是系好安全带。调整前后位置,安全带下部应系在胯骨位置,不要系在腹部,上部则置于肩的中间,大约锁骨位置,一定要将安全带下部拉紧,系好安全带,听到咔嗒声后,还应再次确认;如果过于靠肩膀外侧,在发生事故时安全带会很容易从肩外滑脱。
三是头脑冷静,清晰判断,不要疲劳、醉酒驾车。
翻车后的逃生方法
如果不幸发生横翻事故,当翻车发生时,车内人员应该怎样保护好自己呢。虽说逃生的三大前提是保持正确驾姿,背臀紧贴座椅,系好安全带,但真当事故发生瞬间,总会大脑一片空白,这时一定要注意几项和逃生有关的细节。由于与障碍物撞击,导致汽车翻车后,应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
一、是熄火,这是首要的操作。
二、是调整身体,不急于解开安全带,应先调整身姿。
三、是具体姿势是,驾驶座的人可以双手先撑住车顶,抬起双脚用力蹬住仪表台,将身体牢牢撑在座椅中,一手解开安全带,慢慢把身子放下来,并向车门方向尽量收拢,以避免逃生时造成缠绕,再打开车门。必要时,需取下尖锐物品,以免在随车体旋转时,身体在车内滚动时受到第二次伤害。
后座的人好的防护办法就是迅速向前伸出一只脚,顶在前面坐椅的背面,并在胸前屈肘,双手张开,保护头面部,背部后挺,压在坐椅上。即使没有时间,平时也要准备好车祸时应迅速用双手用力向前推扶手或椅背,两脚一前一后用力向前蹬,这样,撞击力消耗,缓冲身体前冲的速度,从而减轻受害的程度。汽车相撞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极大,所以撞击一停止,所有人要尽快设法离开汽车。
四、双手撑好,双脚松开,身体向副驾驶座车顶倒下,形成蹲的姿态。而如果副驾位置有乘客,则副驾人员先出车外,因驾驶位置有方向盘,会影响逃生速度,副驾位置没有方向盘,空间较大,容易出去。在事故发生后,有可能出现解不开安全带的情况,可用急救用品割断安全带,或者将身子慢慢抽出后逃脱。
五、敲碎车窗,如果车门因变形或其他原因无法打开,应考虑从车窗逃生。如果车窗是封闭状态,应尽快敲碎玻璃。由于前挡风玻璃的构造是双层玻璃间含有树脂,不易敲碎,而前后车窗则是网状构造的强化玻璃,敲碎一点即整块玻璃就全碎,因此应用救生锤来打破车窗玻璃。
救生锤的使用方法
敲玻璃时应注意,应敲击侧窗玻璃四周的四个定点,而不要敲击前挡玻璃,因为前挡风玻璃是双层玻璃,含有树脂,且不易敲碎,而前后车窗则是网状构造的强化玻璃,敲碎一点即整块玻璃就全碎,因此应用专业锤在车窗玻璃一角的位置连续敲打。
六、仔细观察,确定车外没有危险后再逃出车厢,避免汽车停在危险地带,或被旁边疾驰的车辆撞伤。
七、若车体并未完全翻过来,如侧倾角度为30度左右,由于重力原因,驾驶位置车门会难打开一点,车内成员应由副驾位置逃出,以免发生第二次侧翻现象。
八、行车途中汽车突然起火,驾驶员应立即熄火、切断油和电源,关闭百叶窗和点火开关后,立即设法组织车内人员离开车体。若因车辆碰撞变形、车门无法打开时,可从前后挡风玻璃或车窗处脱身。当人身已经着火时,应采取向水源处滚动的姿势,边滚动边脱去身上的衣服,注意保护好露在外面的皮肤和头发。不要张嘴深呼吸或高声呼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
总结:生命只有一次,各位驾驶员们,一定要小心驾驶,同时也要充分学习自救的知识,以免灾难来临时手忙脚乱,错过了好的救援时间,后悔终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