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市场分析

新发产品更多
重视科研投入 LED打持久战
2012年12月08日 14:40:26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点击量:2231
导读据了解,从上世纪70年代就有LED申请,每年的申请量都突破100项,近几年LED申请更是迅猛剧增,每年有两万多项。目前申请的LED达12.4万件,其中日本申请的多,占到了4.9万件,美国也占了2万多件。相比较国外,中国LED产业技术申请状况如何?LED技术申请在我国是否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据了解,从上世纪70年代就有LED申请,每年的申请量都突破100项,近几年LED申请更是迅猛剧增,每年有两万多项。目前申请的LED达12.4万件,其中日本申请的多,占到了4.9万件,美国也占了2万多件。相比较国外,中国LED产业技术申请状况如何?LED技术申请在我国是否引起足够的重视?
  
  国内LED申请状况
  
  ,它的基本释义为:一项发明创造的*者所拥有的受保护的独享权益。从字面上分开来讲就是指专有的利益和权利。看似简繁的字面解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企业当中,它就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弹药,拥有足够的弹药,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所向披靡,*。在硝烟弥漫的LED产业当中,我国的LED企业尤其需要充足的“弹药”。
  
  LED产业巨头很多属于日本、美国公司,一般情况下公司会首先将新技术在本国申请,所以日本、美国LED领域的申请量。我国LED的申请量达到2.6万多件,其中处于产业中游和下游的封装与应用方面的接近50%。但是这些绝大部分都不是原创,大部分都是在LED巨头原创的基础上,做一些修补,其含金量也大打折扣。如果真正与LED巨头打起官司,国内企业LED发明近70%都可能无效。根据国内LED企业年报或招股说明书数据得出,瑞丰光电、鸿利光电、雷曼光电、乾照光电、三安光电和德豪润达六家企业的LED总数在707件,发明仅有77件。而拥有44项发明的德豪润达,其发明来源主要是收购了韩国EPIVALLEY公司。
  
  在2008年的时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退休教授以一项LED侵权向美国贸易委员会(ITC)提起申请,对鸿利光电、深圳洲磊、大连路美和杭州士兰明芯公司等中国企业发起“337调查”。终,国内几家LED企业各支付了几百万美元的和解费,这“337调查”在中国LED行业的震动是巨大的。2012年4月16日,德国法兰克福建筑与照明展第二日,一群德国海关工作人员冲上了国内某企业的展台面前并收缴了其盗版、侵权的LED照明灯具。该企业的侵权均系深圳众明半导体照明公司的知识产权。基于对客户权益的保护以及企业自身利益的维护,众明也因此打响了保护的枪。从这样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LED企业行业一个是存在着不少的水分,一个是侵权现在还是比较严重的。
  
  企业不舍得投入资金研究
  
  目前中国LED生产厂家超过8000家,超过5000家处于产业的中下游,其中封装企业有1200~1500家,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约有40多家,销售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不到400家,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额还不到1000万元。中下游企业的利润只占了整条产业链的25%左右。处在上游的芯片和封装制造企业占据了产业链中75%左右的利润。由此可见,虽然我国LED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偏小,利润低。
  
  做LED技术的研究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见效益的项目,它需要资金长时间持续的投入。而我国LED产业中大多数的企业处在中游和下游,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资金并不是很充足,因此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的研究。再加上中国LED市场竞争激烈,这就更促使企业舍不得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的研究了,这也就使得我国LED的缺少和水分多了。没有自己的技术,中国的大部分LED企业就只能模仿了。某家企业的销售总监表示,模仿也不失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式,模仿还是要有一定的技术的。在中国很多的行业都存在着模仿的现象,模仿能力已经成为构成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因素。不过模仿毕竟是模仿,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即使模仿出来产品质量也不能保证,再加上模仿的现象多了,就容易出现产品同质化,也就出现了价格战,企业只能靠赚取微薄的利润度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也是中国LED产业没有创造出更多核心的原因。
  
  缺乏人才科研不能长久坚持
  
  LED行业目前面临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人才。很多企业都发出这样的感慨:企业缺乏人才,现有的人才资源又面临着流失与被挖走的状况。一家LED企业的总经理向媒体反映,近他们企业内的营销总监、销售经理、技术工程师纷纷跳槽,或自立门户、自己做起了企业老板,或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由于人才频繁流失,该企业的经营状况一度遭受影响。为了争取人才,很多的企业就不得不从其他企业花高薪挖自己需要的技术人才。这样不从根本问题上去做起,而是高薪挖取人才的做法对行业的长久发展是不利的,LED行业中就只有这么一些人才,然后从这个企业被挖到另一个企业,再从这企业又被挖到另一企业……这样企业虽然暂时得到了人才,但是对于企业的技术研究是没有什么突破,一项技术的研究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是难以出成果的,也就难以出现。LED技术人才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知识从这家企业带到另一家企业,然后又带到其他企业,技术还是那些技术,没有得到更新,没有得到升级,也就难以出现新了。
  
  人才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行业增长迅速,企业来不及培养人才。自上世纪90年代伊始,国内涌现批LED企业,整个LED产业开始迅速发展。经过近几年的政策扶持及政府补贴,大量人士涌入LED行业,越来越多新企业加入LED大军,行业呈爆发式增长。面对高速的发展速度,很多新企业根本来不及培养人才,只能用高薪从其他企业“挖人”。
  
  其次,LED行业属于一个朝阳行业,市场前景良好,很多企业就转型或涉足到LED行业,但是这些企业既不懂LED,又不知道LED的客户在哪里,所以他们只好用简单的方式来寻找客户资源,看到哪里有钱赚就涉足到哪里。这样的方式没有从人才方面去取培养,没有从技术层面去突破,很难从根本上促进LED行业的发展。
  
  第三,缺乏LED人才的培养制度,国内对于LED的基础教育是缺乏的。中国台湾有LED封装专业,但在大陆只有光电子,而光电子和LED离得十万八千里,国内的基础教育也没有培养LED方面的人才。这在LED基础方面国内就存在了先天不足,而到了后期又出现了畸形发展,LED人才教育没有基础,国内LED人才建设没有得到完善。
  
  培养LED专业人才增强意识
  
  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更暗含了科技、人才、市场的内涵意义,拥有它就意味着拥有科技、拥有人才、拥有市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就像一个战士身上的装备,身上的装备多了,战士打起仗来就更有信心,就更容易掌握主动权,更容易赢得市场。
  
  LED行业的发展并不是靠政府的扶持就能发展起来的,做好基础工作才是关键。这就需要从培养人才做起,把LED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起来,建立专业的人才资源库。同时在LED意识方面也应该加强,让企业具有强烈的意识,在打造核心技术,申请权利方面都有较强的意愿。这样我国LED产业在技术方面就不只是量的多,在质上也能更胜*。
关键词 LED安防监控LED显示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重视科研投入 LED打持久战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