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媒体导读

新发产品更多
物联网技术倾力 传感器市场走向成熟
2012年12月04日 15:24:48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点击量:2019
导读传感器、计算机、互联网被称为信息技术三大产业。随着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逐步渗透,传感器应用范围被大大拓宽,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以物联网为例,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领域,传输层和应用层主要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技术路径比较成熟。而由传感器系统构成的感知层,主要为物联网采集信息与数据,是物联网的基础。可以说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快慢决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传感器、计算机、互联网被称为信息技术三大产业。随着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逐步渗透,传感器应用范围被大大拓宽,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以物联网为例,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领域,传输层和应用层主要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技术路径比较成熟。而由传感器系统构成的感知层,主要为物联网采集信息与数据,是物联网的基础。可以说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快慢决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推动传感器市场成熟
  
  随着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传感器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发展中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传感器产业快速增长,应用模式也日渐成熟。但由于产业档次偏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国内传感器产业呈现低端过剩、中被国外垄断的市场格局。传感器技术发展滞后已掣肘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顺利推进。
  
  以物联网为例,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领域,传输层和应用层主要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技术路径比较成熟。而由传感器系统构成的感知层,主要为物联网采集信息与数据,是物联网的基础。可以说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快慢决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目前从材料、器件、系统到网络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在网络接口、传感器与网络通信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产业档次偏低、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差,很多企业只是引进国外元件进行加工,同质化严重。而生产装备落后、工艺不稳定等造成产品指标分散、稳定性差。模仿产品在敏捷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在相对研发突出的领域,却忽略了工业化基础性开发,商品化开发严重滞后。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传感器产品约6000种左右,而国外已达20000多个,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中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达90%,国产化缺口巨大。其中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短缺。国家重大装备所需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而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工程所需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国外对我国往往采取限制。
  
  在汽车行业,奔驰、宝马等豪华轿车传感器多达两三百个,有人认为传感器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竞争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许多大型设备以及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数量更是惊人。数据显示,未来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需求将持续保持30%的年增速。
  
  传感器产业链优势形成
  
  事实上,我国传感器产业在某些领域已形成优势。先施科技、远望谷等企业在超高射频RFID产品领域占据国内90%的市场份额。根据湘财证券研究报告,汉威电子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也高达60%,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市场占有率达9%。
  
  在众多应用领域,传感器虽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器件,但它只能依附于大的产业系统而存在,在很多领域往往还需要量身定做,不少单个领域市场规模并不大,因此企业不应一味追求规模。
  
  其次,传感器产品研发周期长,资金前期投入大。而国内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技术力量薄弱,不少企业凭借自己的科研力量研究出来的成果常常落后于*水平,有些甚至还没有开始应用就被更先进的技术所替代而遭淘汰。
  
  为此,在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激励、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财政支持,在关键共性领域搭建公共技术平台。
  
  此外,在某些领域我国传感器技术及研发在上并不落后,在一些高精尖如航空航天领域甚至还世界,但产业化方面比较薄弱,产品由于价格高而丧失竞争力,亟待实现低成本商业化。传感器是多种高技术的集合产物,具有技术密集,制造工艺多样性、边缘性、综合性等特征,产业化推进涉及面广。当前,应以国家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围绕经济转型对传感器的需求,形成资源优势互补的产学研联盟,完善行业产品标准,为产业化创造条件。
关键词 物联网传感器智能安防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物联网技术倾力 传感器市场走向成熟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