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当安防+AI学会“说谎”,2025新的忧虑来了!
2025年04月23日 08:51:13来源:CPS中安网点击量:25453
导读2025开年以DeepSeek为代表大模型技术火爆出圈,掀起了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遍地开花的浪潮。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众所周知,最近几年国内安防行业发展面临众多挑战,市场经济不景气、行业内卷、项目开工率低、回款周期长、利润空间收窄等问题就像一把利剑悬在各安防企业的头上。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安防企业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以求夯实市场竞争力和份额。比如加快出海的步伐等等。
 
  不过就国内市场而言,全市场还是寄希望于能够有新的创新技术能脱颖而出,再次点燃行业发展新引擎、激活行业新动能。
 
  2025开年以DeepSeek为代表大模型技术火爆出圈,掀起了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遍地开花的浪潮。
 
  各安防企业全新的安防产品和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出,让业内人士眼前一亮,有望成为企业新增长级别。
 
  然而,在这场新浪潮下,安防行业却迎来了比技术突破更严峻的“新忧虑”,不可忽视。看如下介绍!
 
  市场新忧
 
  如果说生意难做、利润收窄是安防企业日常忧虑的话,那么大模型技术在安防领域大规模应用所产生的问题或是安防新的忧虑,比如生成式AI的滥用和数据主权的争夺引发社会信任危机,以及生态链的重构带来的行业阵痛等等。
 
  简单来讲,新技术应用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引入了诸多新风险。
 
  其中,在信任危机层面,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24年因智能家居隐私泄露引发的案件超1.2万起,同时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到智能设备日均遭受网络攻击超12万次,用户隐私泄露事件较上年增长67%。
 
  另外,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式迭代,也让安防系统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困境。
 
  全国各小区发生多起“AI换脸”入侵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主要是因为如今行业大模型在理解能力、识别能力、搜寻能力等都有质的飞跃。不法分子,可以利用大模型生成“完美伪装”:通过分析监控视频中的微表情数据,伪造符合生物特征的行为模式,使传统活体检测算法彻底失效。这种技术异化带来的不仅是安全漏洞,更是社会信任的崩塌。
 
  在数据利用层面,虽说行业已有知名企业对数据加以保护,但目前国内多数中小厂商仍普遍采用原始数据共享模式,并未对客户的数据进行分级保护或者设立独立数据安全官。
 
  这种状态加剧了公众对安防系统的不可信任度。目前,国内多数消费者是“不敢将家庭安防数据上传云端”。
 
  在生态重构方面,企业毛利率持续下滑、科技巨头跨界融入提速、市场供应链恶化等因素给安防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目前市场更重视“服务即产品”的模式,或许有望改写行业价值链条。在这一改写的过程中,参与其中企业或有机会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市场对新兴技术的应用既充满期待又心存忧虑,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化解这些忧虑,让它变成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跳板。
 
  如何化解?
 
  化解上述忧虑,或许可从技术、制度和社会等层面入手,构建“技术-制度-社会”三位一体的治理框架。
 
  其中,在技术层面,应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通过模拟攻击场景强化系统韧性,例如在生物识别模块嵌入量子加密算法,从源头遏制数字替身攻击与数据泄露风险。
 
  制度层面,需推动立法与标准双轨并行。一方面制定人工智能安防应用伦理审查指南,明确算法透明度与责任追溯机制;另一方面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细则,在保障国家安全前提下促进合规技术合作。
 
  最后是社会协同层面,应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生态,通过政府主导的产学研联盟加速可信AI技术研发,同时培育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安防设备进行伦理合规审查,利用新兴技术实现供应链全流程可追溯,阻断非法技术组件渗透。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重塑行业价值导向,将隐私保护与社会责任纳入企业KPI考核体系,对高风险技术应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例如在一些涉及隐私领域采用“最小必要数据采集”原则,通过边缘计算实现数据本地化处理,避免敏感信息上传云端。
 
  总的来说,唯有将技术创新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伦理考量贯穿产品生命周期,才能实现安防行业从“风险管控者”到“社会稳定器”的角色进化。
 
  结语
 
  2025年的安防行业,既是技术革命的试验场,也是信任重建的修罗场。当生成式AI能完美伪造人类身份、当脑机接口数据成为新型战略资源时,行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价值体系的重构。
 
  换言之,唯有将技术伦理与商业逻辑深度融合,才能让安防系统真正成为守护而非威胁社会的力量。这场“新忧虑”的终局,注定属于那些既能驾驭技术狂飙,又能守住人性底线的破局者。
关键词 安防AI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当安防+AI学会“说谎”,2025新的忧虑来了!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