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低空经济在政策红利之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无人机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低空经济规模达6702.5亿元,较2023年增长32.5%。
不容忽视的是,低空经济产业以年均超30%的增速迅猛发展之时,仍面临不少制约。
特别是无人机芯片领域,依赖进口的现状仍亟待解决。
基于此,本文尽可能全面地解读当前无人机芯片行业的主要国内玩家,进一步探讨芯片行业的国产化进程。
芯片产业蓄力在即
70% 以上的市场份额,众多的无人机企业如大疆、极飞等不断创新,推出各类高性能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远销海外,成为全球无人机市场的中流砥柱。
然而,当前我国无人机芯片高端市场仍被德州仪器、高通、英特尔、恩智浦半导体、意法半导体、三星、英伟达等国际厂商主导,尤其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
在此背景下,无人机芯片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无人机芯片,不仅需要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能力,以实现对飞行姿态的精准控制和实时数据传输,还需要具备低功耗特性,以确保无人机在长时间飞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此外,无人机芯片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飞行环境。
作为无人机系统的“大脑”和“神经”,无人机芯片涉及多个关键模块,涵盖主控芯片、图像处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
传感器芯片、通信芯片等,伴随无人机在诸多实际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对无人机芯片的国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据了解,北航无人系统研究院工程师杨炯曾表示,目前一架无人机中绝大多数都是低端芯片,需要的中高端芯片很少,其组合一般是1颗视觉芯片+1/2颗主控芯片+电源芯片等,以及大量的接口转换芯片及巨量的电阻和电容等。
特别是在当下,大算力、低功耗、多模态感知能力及开放平台能力等成为中美博弈的重要方向,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当下,无人机产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芯片领域“卡脖子”的压力之下,也迎来国产替代的窗口期,加速在高端传感器、先进制程等领域持续攻坚,助力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国产化进程加速
据了解,全志科技开发R16平台和T113-S3处理器,小米无人机曾采用其方案,支持自稳飞行与远距离图传,功耗优化显著。
瑞芯微的RK3288,大疆2017年推出的Crystalsky就搭载了瑞芯微这款芯片RK3288,四核Cortex-A17,频率高达1.8GHz。目前行业也有基于RK3588开发设计的嵌入式主板,为无人机提供了强大的性能支撑。
联芯科技的大疆精灵Phantom 4中,首次采用了联芯方案LC 1860,这颗芯片也被应用在了零度智控的第一代无人机上。
此外,酷芯开发的AR803X系列芯片,主要用于中低端无人机的图传系统。而飞腾的腾珑E2000D芯片被用于工业级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该芯片提升了无人机的飞行可靠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已在应急救援和森林预警监测等项目中应用。
在图像处理芯片领域,海思的SS928芯片、国科微的GK7606V1、为旌科技的VS859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还有电源管理芯片、传感器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等,已有不少国内厂商正在奋起直追。
据行业消息透露,无人机头部大厂或将采用“双供应商”模式,加速在电源管理、存储芯片等领域的国产替代,降低对海外大厂的依赖,同时减少主控芯片和高端传感器芯片等进口,减少海外遏制和监管的压力。
总体而言,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与产业生态的日益完善,无人机芯片国产化已从“可用”向“好用”阶段过渡,但在高端传感器、先进制程等领域仍需攻坚。未来随着RISC-V生态成熟和国内封装技术进步,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将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