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基因敲入/敲除动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的重要技术,该技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以来,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经典技术如DNA原核显微注射、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一直以来经久不衰,在小鼠模型构建方面日趋完善,并且如同剪切酶和抗体等常规分子生物学试剂的制备技术一样,逐渐从基础研究实验室转向商业模式,成为一项高度标准化的新兴产业,催生了数以百计的创新药物和数以千计的文章。尽管如此,传统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步骤繁琐、周期漫长、成功率低、费用高昂等,而ZFN和TALEN等新技术的出现,或有可能将这一局面*改变。
基因敲除鼠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于DNA同源重组的原理发展起来的,Capecchi和Smithies在1987年根据同源重组(homologousrecombination)的原理,实现了ES的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targetedintegration),这一技术称为"基因打靶"(genetargeting)或"基因敲除"(geneknockout),利用这种ES的显微注射就可以制作出基因敲出小鼠(KOMice:knockoutmice);由于这一工作,Capecchi和Smithies于2007年与Evans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