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时事聚焦】近日,613吨甲板片安全落地,伴随甲板落地,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渤中29-6项目东、西组块封顶工作全面完成,对项目落地完成起到了推动作用,是智能制造项目完成的关键一步棋。
据了解,渤中29-6项目是全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油气上产4000万吨、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而作为国内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本次项目不仅在“智能制造”试点项目落地方面有了新进展,而在这次项目同时将会应用“海洋油气装备大规模机器人焊接”等国内行业先进智能技术,同时实现全流程智能一体化,为后续完成建设一套成熟,可以大规模推广的智能制造项目,突破在海洋石油平台的局限性,大力推进国内海洋油气工程制造业转型,保障在实施前期的基础。
据内部人员称,海油工程渤中29-6建造项目自21年10月28日开工以来,对与生产施工计划的实施,是改变传统模式,利用DIMS(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内部处理模式来安排施工处理计划。在建造初期就融入智能化生产,这一举措在建造智能制造项目的同时大大地真正做到内外实施并行。在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方案策划等一系列施工信息处理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据知情人士介绍,在智能化结构预制车间,项目共完成432张钢板和6366个杆件的切割,与同类工程对比,较传统生产方式工效提升29%,人力节约67%。项目通过智能化工艺管线生产线完成431道焊口碳钢管线预制,平均工效较传统生产方式工效提升22%。
与此同时,依托DIMS系统,项目文控工程师和经理在图文档版块即可完成管理类、技术类文件的分发和审批,各生产环节负责人均可通过一键操作实时分享文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粗略统计,项目人力配置比以往降低20%,整体工期却缩短了15%。
毫无疑问,国内海洋石油智能制造项目推进,也加快制造业智能制造转型步伐,智能制造能够在整个系统内完成分析、推理、判断、构思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此前,工信部早在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主要是直接切入制造活动的关键环节,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注重试点示范项目的成长性,通过点上突破,形成有效的经验与模式,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加以推广与应用。
智能制造项目虽然在今后全国企业转型中仍有很大难度,但攻坚克难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企业家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做的事情,国内制造业走到今天,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离不开每一个企业甚至企业家们,打破传统思想,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来完成企业转型以及企业内部系统升级,推动制造业行业领域迎接全新突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