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展览网 城市在线】今年初,苏州在省内启动建设“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半年来,进展如何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上午早高峰时段,在园区交警大队,值班长通过事故预测系统发现,这一路口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较高,通过现场指挥警力调配,短短几分钟内,警力就来到这一路口,对行人闯红灯、大货车闯禁区等情况进行查处,有效降低了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
据介绍,作为“城市大脑”项目在交通治理领域的新应用,这套事故预测系统一个月前刚上线试运行。系统利用园区自2010年来累计统计的200亿条相关数据,依托机器学习,建立了2小时道路交通时空预测模型。虽然还只是试运行,但交警部门已经明显感受到了项目带来的变化。
作为全市“城市大脑”建设的试点区,近半年来,园区交警部门还实现了实时交通出行量分析、公交优化、高架交通态势分析等一批亮点应用。截止目前,试点区域内路网通行速度提高16.7%,交通事故下降5%,交通类警情同比下降7.7%。
经过五个月建设,目前,苏州“城市大脑”项目已采集、汇聚、清洗、存储了涉及公安、市容市政、交通、旅游、轨交公司等部门、三大运营商以及主要互联网企业的各类数据,累计处理历史业务数据3000多亿条,同时打通了数据实时传输通道,每天汇聚数据6.8亿条。在数据来源上,由政府投资建设的近10万套视频监控已经全部接入,下一步还将逐步接入企业单位自建监控,构建全覆盖、全天候的视频天网。公共安全领域相关的*预测、重点人员再*预测、企业建筑火灾风险预测等应用也已陆续投用。
下一步,苏州还将不断优化“城市大脑”整体架构,拓展和深化应用,更加有力地支撑和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等工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