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视点跟踪

新发产品更多
雷电灾害自然无情 综合防治需要两面兼顾
2014年08月14日 15:47:43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点击量:2575
导读雷电是由于大气运动而产生的云间或云地之间迅猛放电的一种可怕而雄伟壮观的自然现象。随着城市化、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造成雷电击穿空气的距离缩短,因为雷击的概率与建筑的高度成正比,所以雷击概率加大。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城市热岛现象增多,使城市的大气环流形势出现了新特点,夏季雷暴期延长。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其强度大、突发性强、预见性低,是联合国
  【中国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 雷电是由于大气运动而产生的云间或云地之间迅猛放电的一种可怕而雄伟壮观的自然现象。随着城市化、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造成雷电击穿空气的距离缩短,因为雷击的概率与建筑的高度成正比,所以雷击概率加大。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城市热岛现象增多,使城市的大气环流形势出现了新特点,夏季雷暴期延长。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其强度大、突发性强、预见性低,是联合国公布的10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频发,综合防治是防雷关键,安全当前如何专业规范?

  
  雷电灾害自然无情 综合防治需要两面兼顾
  
  加设防雷装置加强建筑物的抗雷等级
  
  1、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网格密度按建筑物类别确定)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
  
  2、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引下线间距按建筑物类别确定)。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3、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且不小于3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防雷误区:安装了避雷针后不代表万事大吉
  
  有些人认为只要是建筑物安装了防雷设施,比如避雷针,那就*了,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1、避雷针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与大地相连,可以把雷电流泻放到大地,保护建筑物。但是,如果存在避雷针不合格、引下线锈断、接地电阻超标等问题,避雷针不仅难保建筑物,反而会成为“引雷烧身”的祸端,因此强调防雷装置要经过专业验收和定期检测。
  
  2、避雷针只能减低直击雷危害的风险,但它保护不了建筑物内的电子、电器设备。强大的雷电会产生电场的变化、磁场的变化和电磁辐射,不仅干扰无线电通讯和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造成许多电子、电器设备的损坏,甚至引起火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雷技术才能确保安全。
  
  防止雷电,除了安装一些避雷装置来进行防护外,个人还要充分了解一些避雷知识,以便在雷电来袭时及时作出反应,保护人身安全。
  
  1、“学”:要学习有关各种灾害及避险知识。
  
  2、“备”:做好个人、家庭物资准备,建议家庭*十项防灾器材:清洁水、食品、常用医药、雨伞、手电筒、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收音机、手机、绳索、适量现金。如有婴幼儿,还需准备奶粉、奶瓶、尿布等婴儿用品。如有老人,要为老人准备拐杖、特需药品等。尤其要增强防灾心理素质,面对灾害,不必过于紧张、惊慌、恐惧,要乐观,尽量放松自己,更不要对外来救援失去信心。还有,灾前要选好避灾的安全场所。
  
  3、“听”: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电话12121、9612121、天气警报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及时收听(收看)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可听信谣传。
  
  4、“察”:密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提供对策措施。
  
  5、“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煤气、水等灾源。
  
  6、“抗”:灾害一旦发生,要有大无畏精神,号召大家,进行避险抗灾。
  
  7、“救”:利用已经学过的一些救助知识,组织大家自救和互救,比如在大水、大火中逃生的自救和互救;利用准备的药品,对伤病者进行及时抢救;还要注意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8、“保”:除了个人保护外,还应利用社会防灾保险,以减少个人经济损失。
  
  夏季,往往是雷雨高发季节,当雷雨来临时,大家要做好防护准备,保护好自己,尽量不打电话,不收看电视,不操作微机,以防雷电磁脉冲、雷电波侵入,造成人身伤,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躲入建筑物内。注意,不要使自己成为,尽量降低自己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雨伞等金属物体抗在肩上,高于头顶,这样会增加雷击接闪机会。
关键词 雷电灾害雷电防护避雷针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雷电灾害自然无情 综合防治需要两面兼顾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