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淹水后常见误区与安全要领
2012年07月25日 10:32:45来源:商都网点击量:2855
导读2012年7月21日北京大暴雨遇难的37人中,有不少是因为汽车被水淹窒息而亡。对于那些不会游泳的车主来说,当车体落水后,该如何自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下汽车淹水后的那些常见误区与安全要领。
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2012年7月21日北京大暴雨遇难的37人中,有不少是因为汽车被水淹窒息而亡。对于那些不会游泳的车主来说,当车体落水后,该如何自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下汽车淹水后的那些常见误区与安全要领。
常见误区
寻找浮生物
对于那些不会游泳的车主来说,当车体落水后,漂浮是水上求生*的技能,车主应选取省体力的“水母漂”式,也就是吸气后全身放松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似水母般静静漂浮在水面。假设是穿着长袖衣,可在水面吸气后低头将气由上衣衣襟吹入衣内,双手抓紧衣襟,防止空气外泄,可在衣服肩背部形成气囊。
从天窗逃生
如果天窗还可以打开,则说明车子还有电,与其从狭小的天窗逃出,不如直接打开车门或者落下车窗逃生。
等水进入到车内后再打开车门逃生
通常,我们都认为车子落水后,水会顺着车门间缝隙往里灌,同时车门也会因水的阻力而难以开启,其实实践当中,开启车门并不是件难事。
当车辆落水后,水会慢慢涌入,车内暂时是一个密封空间,只要门没打开,进水的过程会比较缓慢,直至水面超过车门钢板高度五成,压力才会逐渐增加,也就是说即使车辆入水,车主仍有足够时间逃生。
尖锐物品可砸碎玻璃逃生
在水中,由于水的阻力保护了玻璃,同时黏滞了胳膊的挥动速度,敲打玻璃时,会使车窗受力被分散,而高跟鞋等尖锐物品由于力臂较短,力量很难放大,所以类似高跟鞋等尖锐物品并不能敲碎玻璃。不过有人试验过,普通的羊角铁锤可以敲碎侧窗玻璃逃生。
另外,还有车主担心,敲打玻璃的过程中,玻璃碎片会不会四处飞溅而划伤自己,有实践证明,因为汽车玻璃的多是钢化玻璃,破碎后四角圆滑,划伤概率较低。
用塑料袋自制氧气罩逃生
面临即将沉入水底的车,如果车主还如此有耐心寻找塑料袋然后套在头上,倒不如直接推开车门逃生,因为人在慌张下,所消耗的氧气量会加大,小小的塑料“氧气罩”根本不足用。
小结:车子落入水中后,无需等待,因为在车体刚落水的时候车门是容易打开的,所以此时为逃生的佳时机。另外,无论是天窗逃生、敲碎玻璃逃生,都不如奋力推开车门来的直接。
安全要领
预防方法
一请在看到前车的排气筒被水淹时,时间打双闪贴边停车观察判断,掉头或者倒车驶离危险区域。
二请在感觉你的车内脚下已经进水时,照条的操作。
三请在看到侧面行驶中的车辆车轮中轴线被水淹,照条的操作。
四请在通过立交桥时,借道旁边的较高的非机动车道通过。
五户外活动中遇季节河,派一人下水探查水底情况后,在前车前人的引导下通过,水深高度判断同上。
应急方法
一当水已经把车淹住了,请在时间摇下双侧前门玻璃,以作为自己弃车和别人援救的通道,因为大部分车,在被水淹掐断电路时,是摇不下玻璃窗的,同时车门也打不开的。
二因为手脚的力量是打不碎玻璃的,所以车里备好逃生锤,或者大号扳子,棒球杆,擀面杖等户外活动用具。
三在你的手机里保存有关涉车紧急电话,给那个肯定能到位的或能给你建设性意见的开车朋友的电话设置快捷键。
四请你在百忙中学会游泳。
出险
车辆强行涉水熄火在积水中,在打完出险电话后的您不妨先消消火,拿相机把事故现场拍下来,以便日后理赔作为证据。
报险后,相信有些车友会庆幸自己买了涉水险,但请注意涉水险只是针对发动机索赔的一个附加险,也就是说如果车辆涉水后发动机没坏而只是电路出现故障的话,出险也只能利用车损险来赔付。需要说明的是保险公司车损险的赔付率一般在70%而涉水险都在80%到85%。
难道所有因涉水而导致的电路故障、车内进水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用车损险赔付吗?答案是不可以!因为车损险中规定,因雷击、雹灾、暴雨、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导致车辆损失时才可用车损险出险,因为本次大暴雨已经达成自然灾害的条件,所以基本上车辆的所有损失都是可以通过车损险来赔付的。
如果因被称作自然现象的降雨而造成车辆损害时,保险公司是不会赔付的。
当然,如果您出险地方偏远,到正规修理厂的距离超过了免费拖车距离,此时需要和保险公司协商,在合理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这部分路程费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