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以高质量发展为锚,北京全速驶向全球数字经济标杆
城市建设新航道!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渐深、“脉动”愈强,系列“标杆工程”在数字经济场景应用、技术创新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志性成果。为全面展现这场数字蝶变,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特别推出“标杆解码:数字经济北京方案”系列报道,系统呈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北京路径,彰显科技创新赋能城市转型的标杆力量!
锚定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
北数所全力服务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1年3月,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重大战略,北京市率先成立国内第一家基于新型交易模式的数据交易所:北京国际
大数据交易所(简称“北数所”),服务支撑北京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并开展数据要素流通及价值挖掘等一系列探索实践。同年,北数所被列入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标杆引领工程之一。
目前,北数所以“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流动枢纽”。为数据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已构建合规服务、价值发现、交易组织、生态培育四大核心能力,形成从产品开发到撮合交易、交付的数据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通从资产登记到评估、入表的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路径,聚焦高频数据交易、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供给、高价值跨境数据流动三大业务板块,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北数所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已累计超100亿元,发放数据资产登记证书近500张;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持续提高,累计引入数据产品超3000个。交通数据、测绘数据、电力数据以及医疗数据等多个场景的数据实现进场交易,场景驱动的数据交易架构逐步形成。
其中,人工智能、医疗、工业、时空、文化等应用场景的数据交易占比持续上升,交易方中包含多家优质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头部企业、北京市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在京国企,场内交易活跃度大幅度提升。
落地高频数据交易
交易模式从交易撮合向数据交付延伸
北数所积极促成数据开放,成功推动高频数据交易,逐渐突破数据交易所“居中撮合”的基础交易模式,率先支持社保、停车等公共数据进场,实现在线计费计量、在线支付结算,完成从交易撮合能力到撮合、支付综合能力的跨越。
在医疗领域,持续汇聚眼科、呼吸科、影像、医学检测等医学领域数据,形成医疗、工业、司法、教育、3D模型等数据集“资源地图”,为数据高频交付提供充分储备;在物流领域,依托北数所交易平台,实现货车运力监控数据的在线实时调用,推动货车运力的高效调度。
深度服务人工智能领域
数实融合不断加速
为实现头部模型企业数据需求的精准对接,北数所充分发挥属地优势,链接多家部委、央企以及人工智能常用应用领域的高质量数据源,形成覆盖交通、电力、电子商务等32个行业的“北数所数据产品地图”,为人工智能行业提供定制化数据服务。
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依托北京市医疗健康数据流通试点工作,协助胸科医院与模型训练企业完成高质量数据集交易,大幅提升肺结核、肺癌筛查准确率。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遥感测绘领域,通过多源采集、一站供给的数据交易模式,北数所融合多地测绘院数据,集中供给需求单位,实现基于该数据成果及分析的评估模型搭建及课题研究。
牵头制定地方标准
先发优势持续巩固
作为北京市数标委秘书处单位、数据交易工作组牵头单位以及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北数所持续深耕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制定工作,发布数据行业权威白皮书,提升数据流通领域话语权。
目前,由北数所牵头编制的3项数据交易地方标准已于2024年底发布,成为全国首批数据要素流通领域的地方标准。同步落地标准验证案例25个,在国内率先形成“标准引领--市场规范--业务落地”的数据要素标准化业务闭环。
打造高质量生态圈
“三位一体”格局逐步构建
为活跃数据要素市场,北数所积极培育“三位一体”的数据要素生态伙伴,持续吸纳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成员至300多家,围绕重点行业培育高规格、多层次的数商伙伴700多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区域数据要素服务中心21个,高标准打造“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数据要素市场服务生态圈。依托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中关村论坛、服贸会等高端平台,积极展示最新成果,推动提升产业能级,助力首都扩大数字经济伙伴城市“朋友圈”。
下一步,北数所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和北京“一区三中心”建设要求,在高价值数据交易规模上再发力,在公共数据产品交易上再突破,在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交付上再提升,在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建设上再巩固,在数据跨境流通服务上再升级,锚定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为北京市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进一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繁荣发展新格局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