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的李老师负责信息中心,需要做机房气体灭火系统,通过介绍找到我们,李老师的需求是这样的:数据特别重要,发生火灾一定要能灭火;消防检查一定要能过关;施工时减少灰尘防止污染服务器;尽量少开孔,要美观。我们公司是专注重点防护区灭火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接了李老师这个项目,我们做了完善的方案,并顺利实施,最终信息中心的们给我们点了个大大的赞。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1、机房气体灭火系统灭火装置选择
气体灭火装置我们选择的是GQQ90/2.5的两台,为什么没有选择150L或者180L呢?有两点原因。其一是机房一般采用防静电地板,考虑到机房防静电地板的承重能力。其二是后期维修需要搬动灭火装置,150L满充重量达到540斤左右,防静电地板地板净高一般在20-30厘米左右,搬上搬下台阶时容易损伤地板,也很容易伤到搬运人员。
2、施工防尘
机房气体灭火系统施工时防尘是特别重要的,特别是已经投入使用的机房,施工时容易产生灰尘的地方主要是泄压口开口。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防护区存在外墙的,宜设在外墙上;防护区不存在外墙的,可考虑设在与走廊相隔的内墙上。
施工李老师这个机房时,我们在开设泄压口时,除了用帆布对服务器做了遮挡,同时架起了木框,四周布置一层塑料膜,施工人员在框内进行泄压口的开设,做到了尽可能减少灰尘的污染。
3、切电处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4.10.1规定,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切断火灾区域的非消防电源的功能。机房系统非消防用电系统一般有空调或新风、照明等,需在烟感和温感同时动作时,电源被切掉。这一点在一些已经消防验收通过的项目,因需要又建设的新机房中经常会被遗漏,消防检查被罚款。同时注意,机房要配备专用的电箱哦。
4、烟温感火灾探测器安装位置注意事项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点型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在设有空调的房间内,探测器不应安装在靠近空调送风口处。这是因为气流影响燃烧粒子扩散,使探测器不能有效探测。此外,通过电离室的气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电离电流,可能导致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误报。机房里探测器误报没及时消除被罚款,很大部分是这个原因。
5、信号反馈
本项目我们施工完后,还将火警、故障、放气信号通过输入模块反馈到学校的消防控制中心,让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可以时间了解信息中心消防安全状态。这一点很重要哦,机房气体灭火系统信号没有反馈,消防查到也是要罚款的。
6、机房防火玻璃、防火门设置
最后再给大家介绍下防火玻璃和防火门的问题,《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中对机房结构都有明确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中要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或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于其他建筑物内时,在主机房与其他部位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防火门。
新建机房建议采用防火防盗门窗,在防火时主要起到控制火势的蔓延和阻隔有毒烟气的作用,A类防火玻璃具有耐火完整性、耐火隔热性要求同时还具有抗冲击性能,比较符合要求。
你的机房门窗玻璃是否达到规范要求呢?
以上6点是我们借这个学校信息中心机房气体灭火系统项目,给大家总结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当然除了上述六点还有很多,诸如报警设备要正规厂家防止不稳定勿喷,灭火装置不能缺斤短两防止药剂量不够灭不了火,辅材电线要选择耐火的,电管要选择KBG的等等。要想提升不怕发生火灾的安全感,转变心态很重要,在安全上的投入是投资,而不是费用。找一个真正以安全事业为重,有道德底线,不只是为了的企业,专业的企业至关重要!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4.2 预案的分级
预案根据设定灾情的严重程度和场所的危险性,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以下五级:
a)一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无人员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小的普通建筑火灾的预案;
b)二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3人以下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大的普通建筑火灾,燃烧面积较小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c)三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小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d)四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较大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e)五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30人以上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大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4.3 预案的分类
按照单位规模大小、功能及业态划分、管理层次等要素,可分为总预案、分预案和专项预案三类。
4.4 预案实施原则
预案的实施应遵循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全员学习培训、定期实战演练、不断修订完善
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预案编制工作组,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预案编制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预案编制工作。
5.2 资料收集与评估
5.2.1 全面分析本单位火灾危险性、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及危害程度。
5.2.2 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火灾危险源,进行火灾风险评估。
5.2.3 客观评价本单位消防安全组织、员工消防技能、消防设施等方面的应急处置能力。
5.2.4 针对火灾危险源和存在问题,提出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主要措施。
5.2.5 收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火灾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5.3 编写预案
5.3.1 预案应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火灾事故和影响范围分级分类编制,科学编写预案文本,明确应急机构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火灾事故的处置程序以及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要求等,编制格式参考附录A。
5.3.2 集团性、连锁性企业应制定预案编制指导意见,对所属下级单位提出明确要求。下级单位应编制符合本单位实际的预案。
5.3.3 单位应编制总预案,单位内各部门应结合岗位火灾危险性编写分预案,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编写专项预案。
5.3.4 分班作业的单位或场所应针对不同的班组,分别制定预案和组织演练。
5.3.5 经营单位应针对营业和非营业等不同时间段,分别制定编写预案和组织演练。
5.3.6 多产权、多家使用单位应委托统一消防安全管理的部门编制总预案,各单位、业主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分预案。
5.3.7 鼓励单位应用建筑信息化管理(BIM)、大数据、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制定数字化预案及应急处置辅助信息系统。
5.4 评审与发布
5.4.1 预案编制完成后,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其他有关文件对预案进行评审。
5.4.2 预案评审通过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以正式文本的形式发放到每一名员工。
5.5 适时修订预案
预案修订工作应安排专人负责,根据单位和场所生产经营储存性质、功能分区的改变及日常检查巡查、预案演练和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确保预案适应单位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