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山寨,简单讲,就是复制品,不是原创的。山寨物品比原版物品便宜,致使受到很多人群的“追捧”。近年来,安防业界对山寨产品的讨伐越来越强烈,似乎山寨安防产品成了影响大家生意的主要原因。一年一度的315打假日即将来临,相关消费权益保护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以山寨安防为由头,探讨安防产品中的山寨现象、寻求市场发展解决之道。[点击进入专题]
山寨产品:既爱又恨
山寨包括品牌或外观的山寨,这种山寨其实是非法的假冒行为,例如PELCO、松下、三星、索尼等的一些机型,就曾有一些本土制造商去“山寨”。虽然这些企业也采取了打击措施,但打而不绝,因为市场不规范,或者有利益的驱使,就会有人铤而走险了。
至于有人提及的电子市场上柜台一条龙模式的山寨制造,这只是低端安防产品的山寨版本,它可以满足低端的安防用户需求,因为这类用户并不关注性能与质量,他们只在乎有这个东西来满足主管机构的检查验收,或者是实现一个聊胜于无的震慑作用。不过这类产品流传到内地市场,可能会对一些成本较大的制造商形成市场冲击。
与此同时,被山寨的不仅有硬件产品,还有软件产品。例如智能分析这种功能,现在越来越多的系统集成商或硬件产品商言必称自己的产品或系统具备智能分析的功能,演示时必会展示“丢包”检测的典型技术,其实这种分析技术来源于某美国智能分析企业的软件包。在这种拿来的软件包基础上开发应用功能,终整出来大家彼此雷同的智能分析功能。目前这种山寨化的智能分析功能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用户的眼前。
另外,产品贴牌其实也是一种山寨模式,这方便了工程商控制入围品牌或型号,也方便了工程商控制利润空间。为配合一些工程商如此操作,相关的制造商或贸易商积极的推动贴牌山寨模式。一旦有同行竞争对手参与竞争时,相关的入围品牌或型号会让竞争对手上下求索而不得,因为这本就是工程商或贸易商山寨的,市面上根本就没有。所以,虽然不少工程商或厂家在大骂山寨模式,其实大家的行为又在推动山寨的盛行,所以恨也山寨,爱也山寨。
山寨品充斥市场,企业无核心技术
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显示面板领域投入研发,但至今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其实现在国内的技术、相关配套设施都比较成熟了,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不难的,关键在于国家给的支持力度不够。当然,除了资金的扶持,国家对国内整个商业环境的培育,对保护行业发展而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等的支持力度也应尽快完善。”对此,众多大屏拼接企业纷纷点头赞同。黄捷表示:“由于国内大屏幕拼接的核心技术液晶屏均为国外进口,导致了目前大屏液晶拼接的技术门槛太低,外加市场前景可观,所以只要有一点资金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并以眼前利益为主,大打价格战,使得行业整体价格拉低,品牌企业深受其害。”
当前,安防行业山寨品牌太多,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都没有走上正轨,只看重眼前利益,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给注重品质的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一些中国企业只要涉足一个行业就会把这个行业做死,因为在没有行业准入门槛的情况下,就会有一大批经验、技术、售后都不足的企业进入市场抢占份额,有的甚至是三五个人的小作坊,他们将行业价格拉低,导致品牌企业无法专注于技术研发。
近几年国家大力建设平安城市项目,为安防企业开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各大企业为了分得一杯羹,相互蚕食、相互打压。此外还有大批不法企业趁机大发横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导致安防市场低劣产品蜂拥而出,品牌企业利比纸薄,而核心技术还仍然牢牢被他人攥在手里。
山寨安防带来的问题 当众多安防企业苦心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安防产品时,高仿、盗版、水货等“山寨圈”却悄然入席,占据半壁江山,不但给安防企业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也影响着安防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那么,安防市场上山寨发展状况如何?
1、*背后的杂牌军
以中发电子卖场来说,其实这里不乏商家,海康威视、大华、汉邦高科、一舟等安防行业内的品牌渠道商的加盟,而二楼的安防一站式购物也将入驻科密、腾龙等专攻某一领域的安防企业。但是往往光鲜的表明总是有一些不的厂商来这里“添乱”。据一位商家透漏,起初起步的安防企业这些厂家都是在柜台上组装摄像机,由于会有工商部门临时检查,因此商家们也都不敢明目张胆组装,都会在柜台后面的货架内间组装设备。
若不是其操作过程存在违规现象,显然也不会做贼心虚地到幕后工作。其实,安防卖场存在这样的现象并非奇怪的事情,主要是厂商没有正规的加工车间和流水线,以至于所有的零件需要人工焊接完成。显然,设备也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且不说售后问题,产品质量就很难保证。
2、非主流安防品牌设备的销售渠道
关于这些设备的市场流向,笔者并没有到北京周边的城市进行实地走访,只不过在与卖家的闲谈中了解到,目前北京周边的二三线城市安防建设正在逐步兴起,但是*产品价格让他们难以承受,所以他们将这些攒好的设备成批发往河北、山东省下的某地方区域。由于那边的人并不了解监控产品,这种非主流的监控产品就以"高性价比"赢得市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