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安信技术:关于对雷电感应的认识

2013年11月12日 15:56深圳市安信技术有限公司点击量:2117

   对雷电感应的描述,“专业防雷”用了“雷电电磁脉冲”,“雷电冲击波”,“雷电波”,“浪涌电压”,“浪涌电流”,“雷电过电压”,“雷电过电流”等等诸多描述词汇;但是对于线缆上的“雷电感应”到底是什么东西从未见说明。

  1)虚假的雷电感应数据

  所谓监控系统线缆上有几十千伏的“雷电压”,防雷器“需要有几千、几十千安的放电能力”的说法,应该是源于“专业防雷”人为制造的多点接地,引入地电位和电网浪涌的数据,这是与雷电电磁感应风马牛不相及的虚假数据。“浪涌”和“接地浪涌保护器”本来是电网系统的名词和概念,现在让“专业防雷”把它和雷电感应混为一谈了,不仅如此,干脆就把电力系统的“接地浪涌保护器”直接当作弱电系统的“防雷器”来使用了。

  还有一类“专业防雷”给出的雷电感应计算公式,算出来的数据也是几十千伏的“雷电冲击波”,这都是在对地电位缺乏基本认识情况下拼凑的数据,再带上雷电感应的“帽子”,是为推销“接地防雷器”、“接地浪涌保护器”寻找“合理说法”而已。反映出这些人对雷电感应的本质没有基本认识。

  2)雷电电磁辐射、电磁感应定性分析

  雷云放电过程中主要是热能、光能、机械能、声波能等能量消耗,雷电电流的“电磁辐射能量”只是雷电总能量中的一小部分。雷电感应仅指某条线缆实际接收到的“电磁辐射”能量。“辐射”与“接收”之间有一定的“电磁耦合关系”,这种“电磁耦合关系”是受到以下许多因素影响和限制的:

  1.频谱影响:只有高频才能形成有效辐射,而高频辐射只是雷电流的高次谐波成分,不属于雷电的主能量频谱范围;

  2.“天线效率”与雷电流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与天线结构尺寸和波长(频率)密切相关,严格设计和精密加工的天线效率在50~70%左右。不同的谐波频率,不同的避雷针高度,云际放电电流不同的等效“天线长度”等等,都不可能与谐波频率有良好匹配关系,所以实际雷电流的电磁辐射属于低效率、超低效率的电磁辐射;同样道理,“接收天线”也有频率与尺寸*匹配问题,*匹配才能实现率接收,显然监控线缆作为接收雷电辐射的“天线”也属于低效率、超低效率的“接收天线”。

  3.方向性影响:雷电流电磁辐射能量的辐射方向,类似球面波向自由空间近似“全向辐射”,对应一根线缆面积和方向的“立体角度”辐射能量,只是总辐射功率中的一个微小量,况且辐射功率强度还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雷电电磁辐射和线缆接收的方向性,基本都具有近似“全向低增益”特点。

  4.极化影响:辐射源发出的电磁波有一定的“极化方向”(电场强度矢量E的变化方向),接收线缆也有一个接收的极化方向问题。例如避雷针针体放电电流主要是“垂直方向的”,它的辐射场极化方向(E)也是“垂直极化波”,只有垂直方向的立杆和接地线才能有效接收这种“垂直极化波”,而水平走向线缆,基本接收不到这种“垂直极化波”的能量,这就是极化影响;线缆接收与雷电辐射的极化方向都是随机因素,实际上“极化衰减”很大很大,真正接收到的能量同样也是微小量。

  考虑到上述各种限制因素影响,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概念:雷电电磁辐射到自由空间的能量只是雷击放电总能量的部分微小量,由于频谱、辐射效率、方向性、极化等不可逾越的因素影响,线缆实际接收到的雷电感应能量与雷电总能量比较更是“超级微小量”;所谓线缆上有几十千伏、几十千安的数据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雷电电磁脉冲”,“雷电冲击波”,“雷电波”,“浪涌电压”,“浪涌电流”,“雷电过电压”,“雷电过电流”等等诸多描述词汇也都是一些忽悠语言,不是经典的专业技术用语。

  笔者曾按照某个“专业防雷”文章中给出的计算公式,对一个放电避雷针辐射算过一个写字楼各层线缆雷电感应“过电压、过电流”,“总能量”,竟然比避雷针放电总能量还要大许多倍;所给的这个“专业计算公式”竟然与上述各种限制因素都毫无关系,典型的“外行忽悠内行”。

  大量的生活实践告诉我们,雷雨天气在家看电视能看到偶尔闪过的雷电干扰条纹,从和收音机中也能听到雷电“咳、咳”声。所谓雷击烧毁家用电器的案例,烧毁安防设备、把视频电缆融化了的案例,多数是雷击引起电网故障,造成电网地电位浪涌烧毁的。

  笔者早年曾多次见过几百千瓦和兆瓦功率级的窄波束雷达开机扫描,当波速到来时,强电磁场可以把室内日光灯打亮,或把高压疝气灯打亮,却从未见过头上的响雷电磁场把日光灯,路灯打亮。如果雷电感应真有几十、几百千伏电压、几千安、几十千安电流,那日光灯不仅会亮,而且早就成批的烧毁了。

  结论是:线缆上实际接收到的“雷电感应”的能量并不像“专业防雷”描述的“几十千伏”,“几十千安”那么巨大,它只是雷电总能量里的一个微小量,本质不是单极性电荷,而是交变感应电动势,可以等效到线缆中间,与大地毫无关系。而电网系统用的“浪涌保护器”,却真正需要“几十千伏”,“几十千安”的保护性能,这是用来应对电网浪涌,并需要接地泄放浪涌电流的,雷电感应与电网“浪涌”比较起来,要远远是小巫见大巫。把接地“浪涌保护器”,当成弱电系统雷电感应“防雷器”来用,只能是一个“现代科技笑话”而已。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