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一份来自某供电单位RFID智能化工器具“无人库房”高级方案

2025年07月01日 09:35深圳市斯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点击量:32

目前,很多无人值守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已不再局限于零售行业,它们正逐步渗透至电力行业。本期讲解斯科实例项目——某供电单位实施了电力工器具的RFID管理系统项目

 

该系统基于(IoT)物联网技术、智能终端设备及RFID智能门禁的设计理念,通过RFID技术将工器具、RFID智能管理设备和RFID门禁相结合,构建了一个智能化的工器具库房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的无感出入库,无需人工扫描,领用与归还操作均由系统自动记录,真正达成了工器具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此外,该系统还具备与环境监控系统的连接能力,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并提升了作业效率。

 

该供电单位近些年持续推行“机器替代人力”的加速更新策略,广泛采纳人脸识别、静脉指纹、智能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成功转化了多项科技成果,其中便包括智能工器具管理系统。


 

 

智能库房系统


一份来自某<a class=

 

 

智能库房功能


 

1、无感出入自动记录

用户在取用或归还工器具时无需额外操作,系统会自主识别并完成工器具的取用归还记录。

 

2、试验及报废到期自动预警

依据系统内记录的工器具前次试验日期及设定的试验周期,系统能自动触发短信提醒,通知工器具试验即将到期。

 

3、工单信息自动匹配

系统内置工单管理模块,当工器具被领取时,通过比对人员信息,能够自动将领取信息与相应工单进行匹配并提供智能提示。

 

4、多人同步领用归还

支持多人同时领取或归还工器具,确保人员与工器具信息的精确对应,生成准确无误的记录。

 

5、综合统计分析

系统提供全面的工器具信息统计分析能力,涵盖工器具领用频次统计、每小时领用归还活动统计、未来试验计划时间统计、工器具当前状态统计、工器具档案信息统计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统计等。

 

 

智能库房应用部署(RFID部分)


一份来自某<a class=

斯科信息
 
 
,赞3

 

一份来自某<a class=

斯科信息
 
 
,赞3

 

一份来自某<a class=

斯科信息
 
 
,赞4

 

一份来自某<a class=

斯科信息
 
 
,赞7

 

一份来自某<a class=

斯科信息
 
 
,赞3

 

 

使用流程


一份来自某<a class=

1、工器具入库管理:运用RFID技术及电子标签为工器具进行标记与录入;

2、进门解锁流程:员工凭借装有电子标签的工作证,或使用人脸识别、静脉识别等技术,一键开启RFID门禁通道,进入库房;

3、选取工具:员工根据个人需求挑选所需工具;

4、离库记录:员工携带工具直接通过门禁离开,RFID门禁系统自动辨识并完成记录;

5、工具归位:员工使用完毕后,将工具归还至仓库原处,仓库系统自动记录归还信息,并即时同步至服务器。

 

以上五个步骤共同实现了工器具的自助借用、便捷归还,达成了无人值守、智能管理的目标。

 

 

全网级联级管理


一份来自某<a class=

 

 

智能库房优点


1、无感知操作

作业人员无需改变原有工作习惯与模式,即可实现无感知操作,简便快捷,广受基层员工与管理层的青睐。

 

2、精确辨识

确保无误报,即便多人同时进出,也能实现工器具领取归还与作业人员的自动精确匹配。

 

3、线索回溯

异常告警情形支持多渠道证据链回溯。

 

4、工单协同

系统与风控平台相连,支持工单任务通知、工单与工器具信息关联、工单分配等功能。

 

5、警报联动

对于异常操作、工具逾期未归、工具未检测等情况发出警报,通过短信提醒、自动上报及联动告警机制进行响应。

 

6、层级管理

实行省级、市级、县级中心及班组四级联动管理,平台管理系统实现对全网工器具室的集中管理和调配。

 

智能工器具库房系统全面记录台账入库领用归还日常及年度盘点送检、定期检测等各环节数据,实现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目前,本系统已在该供电单位下属多个供电所上线运行,并取得显著成效,未来计划向全局推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