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5月07日 17:49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点击量:23
2024年12月,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的智慧停车系统安全漏洞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技术人员通过车牌号查询,无需身份验证即可获取车辆实时位置、入场时间等敏感信息,甚至能批量导出停车场数据库中的50余万条车辆轨迹数据。这并非孤例,安徽砀山网警近期破获的非法获取停车数据案件中,范罪团伙利用全国数千个停车场系统的数据接口漏洞,构建了一条“数据窃取-定位跟踪-信息范卖”的黑色产业链,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政策层面正加速构建防护网。2025年1月正式实施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停车场运营方需对用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信息采取加密存储、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此前,广东省已发布《停车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提出27项具体要求,包括禁止明文传输车牌信息、强制实施第三方服务安全评估等。
智慧停车系统的核心架构,本质上是一个“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的闭环生态。前端通过地磁传感器、高清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车辆数据,经5G网络或专用通信协议传输至云端平台,再由算法模型进行车位预测、路径规划等智能决策。这种“万物互联”的模式在提升通行效率的同时,也埋下了多重安全隐患。
技术层面的三重困境尤为突出:
1.设备层漏洞:部分停车场采用的老旧车牌识别终端存在固件升级滞后问题,嘿客可通过网络端口入侵设备,篡改计费数据或窃取摄像头影像。
2.传输层风险:超过60%的停车场系统仍在使用未加密的HTTP协议传输数据,不法分子利用中间人攻击手段,可轻易截获车辆进出记录等敏感信息。
3.应用层缺陷:第三方API接口管理混乱成为重灾区。某商业停车场因开放未授权的查询接口,导致2000余名VIP用户的车牌号、联细方式等信息被批量导出。
行业生态的结构性矛盾同样不容忽视。中小停车场受制于成本压力,往往选择低价的“贴牌”管理系统,这些产品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安全漏洞修复周期长达数月。而头部企业的解决方案虽在技术上更具优势,但部分功能设计存在“重效率轻安全”的倾向,例如为追求快速支付体验,简化了用户身份认证流程。
在这场数据安全保卫战中,行业岭先者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重构,探索破局之道。
前端感知层,采用“边缘计算+动态加密”技术架构。通过在摄像头内置AI芯片,实现车牌识别、车位状态判断等数据处理的本地化,仅将脱敏后的结构化数据上传至云端。这种“数据不出场”的设计,可将原始影像泄露风险降低90%以上。
数据传输层,部署国密算法SM2/SM4的加密通道。某示范项目测试显示,采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密钥管理系统后,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篡改的概率从0.3%降至0.001%,同时支持传输链路的实时监测与异常流量阻断。
平台应用层,建立“零信任”安全模型。通过多维度身份认证(如指纹+动态令牌)、细粒度权限控制(按角色分配查看、修改、删除权限)、以及行为分析引擎(实时监测异常登录、越权操作),形成立体防护网络。某大型城市级停车平台引入该模型后,API接口被攻击次数下降78%。
生态协同层面,推动“安全即服务”模式创新。部分企业推出停车场安全托管服务,由专业团队定期进行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和应急演练,并提供数据安全保险,为中小停车场解决技术能力不足的痛点。
这场关乎千万车主隐私与城市运行安全的保卫战,本质上是数字时代技术创新与安全防护的赛跑。随着《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的深入实施,以及量子加密、联邦学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落地,停车场数据安全的防护网将越织越密。未来的智慧停车系统,不仅要成为城市交通的“智慧大脑”,更要成为守护公民隐私的“隐形卫士”。欢迎咨询科拓智慧停车关于住宅小区、酒店旅馆、购物商场、学校园区、办公大楼、医院诊所、政府单位、旅游景点等场景的停车场数据安全问题。
上一篇:带RS485协议的扭矩信号扳手,模拟信号输出扭力扳手
下一篇:高组装导轨的特点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