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源网荷储充:新能源消纳的智能化革命

2025年02月27日 16:21上海安科瑞新能源有限公司点击量:218

#

Vol.1/   引言

在全球“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为能源结构转型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已难以应对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而“源网荷储充”一体化模式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了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和存储的协同优化,成为新能源消纳的关键解决方案。本文将探讨“源网荷储充”如何通过智能化技术推动新能源消纳的革命性变革。

#

Vol.2/   背景

(1)“双碳”目标:重视能源消费侧节能减碳,碳排放权、碳资产、碳交易,碳关税。

(2)电力市场改革:电价改革、峰谷价差扩大,容改需&“两部制”适用范围,虚拟电厂。

(3)市场、行业发展:光伏建设成本降低,储能设备成本大幅下降,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大量充电桩建设。

(4)用户需求:降低用能成本,增加能源收益,避免“能耗双控”,变压器柔性扩容,

提高用能管理效率。

#

Vol.3/   市场痛点

(1)电力电量平衡挑战: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容易导致短时间的电力不平衡,另外新能源发电与用电季节性不匹配,存在季节性电量平衡难题。

(2)系统安全稳定挑战:新型电力系统惯量和阻尼低、电压支撑和过流耐受能力弱以及动态特性快,使得宽频振荡和各种安全稳定问题加剧,发生故障容易引发连锁脱网事故。

(3)电力成本挑战: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辅助服务及相关设施建设将增加电源使用成本,还需要调节性、支撑性、保障性和灵活性资源以及新能源输电通道方面的建设投入。

(4)电力成本挑战: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辅助服务及相关设施建设将增加电源使用成本,还需要调节性、支撑性、保障性和灵活性资源以及新能源输电通道方面的建设投入。

(5)调度控制挑战:随着电力系统需要控制源网荷储的各个环节,以及新能源发电和新型负荷的海量接入,新型电力系统的调度控制在可观、可测和可控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

(6)智能运维挑战:随着多站点、跨区域(国家)的能源站点建设,对于站点智能化运维,实现站点多源异构数据接入、设备异常诊断、减少能源浪费、避免安全隐患、降低维护成本成为运维重点对象。

#

Vol.4/   新能源消纳的挑战

(1)波动性与间歇性: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受天气和地理条件影响,发电量波动大,难以与负荷需求实时匹配。

(2)电网稳定性问题: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可能导致电网频率和电压波动,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3)储能成本与技术瓶颈:尽管储能技术快速发展,但其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仍是制约新能源消纳的重要因素。

(4)负荷侧响应不足:传统电力系统中,负荷侧缺乏主动调节能力,难以适应新能源的波动性。

#

Vol.5/   源网荷储充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5.1概述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的系统,用于监测、控制和优化能源使用,以提高效率并减少浪费。

 

 

5.2平台架构

 

5.3平台功能

 

 

5.4硬件选型

 

 

#

Vol.6/   应用案例

#

Vol.7/   结论

“源网荷储充”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了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和存储的全链条协同,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源网荷储充”将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路径,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