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房地产技术如何改变商业地产

2024年05月30日 17:18 千家网 点击量:293

  房地产技术(Proptech)包括一系列解决方案,可改善房地产的开发、营销、管理和占用方式。该行业在技术上往往落后,但近年来有几个因素加速了该行业的采用,其中包括:
 
  消费者偏好
 
  追求效率和可持续性
 
  技术进步
 
  数字化转型
 
  为什么商业地产业主应该关心
 
  商业地产开始将居民和住户视为客户,房地产即服务等新兴商业模式就是明证。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和运营商正在寻找新的创新方法来增强用户体验,同时提高运营效率和可持续性。随着创新步伐的加快,Proptech可以帮助简化运营、提高能源效率,并满足住户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数字营销推动增长的4种方式
 
  数字营销可以帮助业主和运营商接触更广泛的受众,提高品牌知名度,并更有效地吸引潜在客户。这些Proptech努力的例子包括:
 
  1. 虚拟游览和3D效果图可帮助潜在住户全天候了解房产的布局、状况和便利设施,而无需离开房屋。由于数字游览和效果图可以展示在建的房产,因此还可以帮助房地产专业人士在房产开放前安排住户。
 
  2. 用户友好的在线平台允许潜在住户搜索和筛选房源,以找到符合其需求的房源。数字平台可能有助于提高房源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让潜在住户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房源。
 
  3. 预测分析工具,利用过去和现在的行业数据来推动明智的决策。例如,通过分析供需趋势、当地市场动态和消费者行为,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业主和运营商完善营销策略,并确定房地产定价。
 
  4.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和其他数字客户服务工具可以快速响应查询。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提高效率,简化沟通,并为潜在住户提供其需要的信息,以确定房产适合与否。
 
  利用智能建筑优化性能
 
  Proptech正在彻底改变房地产的运营方式,加速智能建筑概念的发展。智能建筑使用先进技术来监控、控制和优化其系统。例如,智能建筑可以使用传感器、自动化系统和物联网设备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做出明智的自动化决策。
 
  Proptech解决方案还可以帮助建筑提高能源效率,这是最大的成本驱动因素。智能建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业主、运营商和居住者受益:
 
  1. 加速脱碳:自动化和能源管理系统有助于减少建筑物的碳足迹。例如,系统可以根据占用率、天气状况和其他因素调节照明、供暖和制冷。其他工具可以监测建筑物系统的健康状况,以提供预测性维护需求,这也可以降低成本。
 
  2. 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智能建筑可以通过监测室内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创造更舒适的环境。
 
  3. 增强安全性:更强大、主动的安全解决方案,如人工智能视频监控、远程监控、移动凭证和基于云的访问控制,可以帮助提高居住者的安全性、限制业主的责任,并简化建筑运营。
 
  4. 系统连接:建筑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可帮助物业管理者更积极地运营。新解决方案可全天候全面查看物业和系统,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提高运营效率
 
  鉴于未来经济前景严峻,近四分之一的房地产领导者计划优化运营。新软件和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简化租金支付、押金、维护请求、供应商管理和住户沟通等任务。
 
  特别是对于物业管理而言,当前的环境加剧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员工流动率高。调查显示,65%的领导者表示,留住和雇用员工的成本增加推高了企业成本。技术可以提高效率,自动化许多日常、单调的任务,并帮助物业管理者:
 
  1. 通过直接增加自动化任务的产出来提高生产力,使员工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复杂的任务,并帮助居住者。
 
  2. 通过简化流程来节省资金,有助于减少错误,并降低欺诈风险。
 
  3. 使用具有强大分析和预测能力的集中数据源,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4. 加强与供应商、居住者、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透明度。
 
  通过利用Proptech,商业房地产专业人士可以获得这些好处,并可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住户,并提高其房产的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