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市场上的几类检测仪都能监测哪些污染物介绍

2024年03月19日 08:44河北普信顿仪器销售有限公司点击量:162

    目前市场上传统的环境检测仪设备主要有四大类:空气和废气检测仪器、便携式现场应急检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检测仪器、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检测仪器四大种环境检测仪器,那么这些检测仪器都测些什么物质呢?

 

    1、空气和废气检测仪器:

 

    (1)污染源烟尘(粉尘)在线检测(监测)仪:

 

    在线检测污染源烟尘、工艺粉尘排放量(浓度或总量),包括测量相关参数:流量、O2、含湿量、温度等,是实现污染源排放总量检测的检测仪器。

 

    (2)烟气SO2、NOx在线检测仪:

 

    在线检测烟气中SO2、NOx含量,通过流量测量,实现总量检测。

 

    (3)环境空气地面自动检测系统:

 

    该系统空气质量周报、日报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SO2、NOx、CO、O3、PM10等。

 

    (4)酸雨自动采样器:

 

    自动采集降水样品,以便测定降水的pH值。

 

    (5)PM10采样器:

 

    采集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以下的颗粒物。

 

    (6)固定和便携式机动车尾气检测仪:

 

    测定机动车排放尾气中CH、CO等含量。

 

    2、便携式现场应急检测仪器

 

    便携式现场应急检测仪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检测,其主要特点为小型、便于携带及快速检测。

 

    (1)便携式分光光度计:

 

    现场检测的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测试组件一般包括、氨氮、酚类、苯胺类、砷、汞及钡等毒性强的项目。

 

    (2)小型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

 

    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小型便携式仪器,主要检测项目有CO、Cl2、H2S、SO2及可燃气检测等。

 

    (3)简易快速检测管:

 

    快速定量或半定量检测水中或空气中有害成分的现场用简易装置,主要检测项目有CO、Cl2、H2S、SO2、可燃气、氨氮、酚、六价铬、氟、硫化物及COD等。

 

    3、污染源和环境水质检测仪器

 

    (1)污染源在线检测(监测)仪器:

 

    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检测要求浓度与流量同步连续检测,在线测流和比例采样是总量检测的基本技术手段,对于重点污染源还需要配备在线检测仪器。

 

    (2)流量计:

 

    规范化的明渠污水排放口流量的在线连续检测仪器。

 

    (3)自动采样器:

 

    污染源排放口具有流量比例和时间比例两种方式的在线自动采样装置。

 

    (4)在线检测仪器:

 

    工业污染源或污水排放口的在线测分析仪器。检测主要项目有:COD、TOC、UV、NH4、NO3-N挥发酚、矿物油、pH等,应具有自动校正和自动冲洗管路功能。

 

    (5)环境水质自动检测仪器:

 

    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的在线自动检测仪器。水质自动检测项目分为水质常规五参数和其它项目,水质常规五参数包括温度、pH、溶解氧(DO)、电导率和浊度,其它项目包括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及氨氮(NH3-N)。

 

    (6)总有机碳(TOC)测定仪:

 

    总有机碳(TOC)是反应水体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可污染源或地表水的检测。

 

    4、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检测仪器

 

    (1)全向宽带场强仪:

 

    测量某频率范围内的综合电磁场强。

 

    (2)频谱仪:

 

    测量不同频率电磁辐射的场强及谱分布。

 

    (3)工频场强仪:

 

    测量50HZ工频电磁场强度。

 

    (4)大面积屏栅电离室α谱仪:

 

    测量环境介质中α放射性核素的浓度。

 

    (5)全身计数器:

 

    检测职业工作者或公众的全身污染情况。

 

    (6)环境辐射剂量率仪:检测(监测)环境贯穿辐射水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