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电话报警器屡屡失灵原因分析

2012年11月08日 16:33 点击量:3598

  如今,随着大家对家庭安防的看重,无论是小型家庭监控,还是民用的防盗报警器,再到这种报警的方式,已经逐渐的渗透到许多我们普通的家庭当中,它的出现可以说将我们的安全防护措施变得更立体、更“聪明”,从而告别了单一的那种纯粹的被动防护的模式。
  
  不过,就在我们觉得我们的家庭安全已经*的时候,几盆冷水却又泼到了我们的头上。zui近的这一段时间里,报警不灵便的事情屡屡爆出。不禁让我们心头一震:这种东西到底能不能指望的上呢?
  
  是谁给我们打的报警?
  
  与其他的防盗报警装置有些类似,报警器也是由红外探头、门磁开关、遥控器以及相应的报警等设备组成。当有人进入我们设防的区域时,便会触发我们的监控装备。这时候,信号将传输至报警上,有报警拨号报警。在接通后,用户还可以通过现场的前端设备监听屋中的情况,及时掌握家庭中的动态。
  
  一般情况下,这种报警器除了基本的防盗功能以外,大多数设备还可以发挥对家庭老人或者幼儿的监控作用。当如果遇到意外情况,或者身体突发不适时,同样可以利用相应的控制设备紧急报警,提醒家人的注意。
  
  可以说,这是一个能够在生活中帮助我们大忙的多用型报警工具。但是就这么一个便利的设备,却为什么屡屡让我们失望呢?
  
  报警不景气屡屡失灵为哪般?
  
  通过了解我们发现,报警屡屡失灵的原因并非设备的故障或者一些技术上的硬伤,而是由于不同的安装位置,或者一些传感设备灵敏度的差异,zui终导致了相关设备的"迟钝"。
  
  装饰物的遮挡或目标过大
  
  如今,几乎在所有家庭的装修过程中,美观恐怕都是家装配置或者家具布局的*参考。但是,这对于处处都要"处在前列"的报警器来说,多少就显得有些突兀了。于是,不少的家庭在配置报警器时,有时候为了追求美观,则将其放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比如窗帘后面或者某个装饰的拐角处。虽然这样的摆放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于美观的需求,但是却面临着报警信号被削弱的尴尬。
  
  另外,一些报警器为了提升安全性,避免漏报误报事情的发生,因而将报警器设置在门窗的周围等,借助被作案的外力实现报警,而在防区没有受到外力影响时,则不会发出警报。这样的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报警的敏感度以及准确性,但由于体积较大,而且位置明显,因此很容易成为窃贼首要的下手对象。
  
  环境干扰以及识别力弱
  
  如今,一些无线的报警器装置采用的是抓取人体释放的红外线,或者抓取微波来进行报警的方式实现工作。对于这样的技术来说,可以设置更多的防区以及报警终端。因而有着智能化水平高,而且联动性强的特点。
  
  但是,对于识别红外,尤其是通过微波来开展工作的设备来说,如何区分传感器附近的高热强光或者热气流,或者当天气过热时,如何将与周边温度接近的人体信息从中析出,也是这类报警装置所要面临的首要难题。
  
  因此,为了能够弥补红外与微波设备二者的缺陷,一些厂商推出的新设备将人体热释电红外线探测和微波探测两种方式同组探测器内,利用微波不被遮挡和对烟雾、光线、温度变化不敏感的性能,补充了人体热释电红外线探测器的不足,通过两种单元的复合探测,从理论上讲基本上消除了误报。
  
  但是,这样的完善可能又会顾此失彼,由于人体红外线辐射容易被墙体、家具、板材、玻璃等遮挡。而这种探测器在两种设备都发生警告后才会报警。因此,如果遇到有反报警经验的盗贼,采用借助挡板掩护的方式进入的话,这样则着实难以*避免漏报的发生。
  
  周边的电磁干扰
  
  在我们当前的生活环境中,电磁的干扰无疑是非常严重的。尤其在我们的家庭中,无论是手机的信号,无线网络的信号,或者家具电器释放的一些电磁等等,都满满的充斥在我们的生活空间中。而这样的环境无疑也会对同属高频发射的报警装置构成非常明显的影响。容易诱发设备的误报等现象。因此,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报警设备工作的准确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恐怕已经给不少的用户惊出了一身不小的冷汗。也许太多的用户没有想到,在我们得意的使用这个可以把"贼"涮的团团转的东西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来有如此多的时候,我们也有可能被窃贼涮的迷失于其中。其实回顾我们的安防领域、其是家庭安防领域的发展步伐,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我们今天的安防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是由于总体的发展时间依然较短,许多安防产品和技术仍然缺乏一个长期的磨合或者尝试。因此,许多设备还需要我们在使用中去不断的完善。而这也是诸多技术在发展中的一个毕竟的阶段。
  
  而这也就意味着,尽管我们已经有了*的工具作为支持,但是我们的安防意识同样是我们*的,毕竟百密必有一疏,而面对我们正在成长的安防技术,太多的疏忽恐怕zui终只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悔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