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儿童职业体验馆消防安全设计原则及措施

2012年10月17日 17:08智慧城市网点击量:7077

  从2008年开始到2011年儿童市场引起很多投资商的注意和参与,很多房地产、教育、矿产、金融等背景投资商甚至都陆续建了部分儿童职业体验馆。但由于头脑发热,在没有做深入调查的情况下,轻率上马,造成骑虎难下的境地。
  
  据儿童研究中心记者调查了近30家儿童场馆后,指出目前国内所有建成的单一功能的儿童职业体验馆,没有一家是纯靠体验馆门票和品牌植入本身盈到利的。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儿童产业根本没有具体形成盈利模式,只是单一一个职业体验馆模式,而该模式是仿日本模式,不太适合中国儿童和家长的预期,开业前和后会遇到“1+10”个魔鬼咒语:
  
  开业后10个咒语为:
  
  1、收入单一-门票\植入广告
  
  2、黏性不足-孩子玩三次就厌烦了,岁数超过11岁就不愿意去
  
  3、大人不愿-现在大人为70-80后,本身见的多,他们觉得对孩子教育没意义,就不会持续让孩子去
  
  4、升学压力-辅导班争夺更有优势
  
  5、人员流动-体验馆的服务人员流动大\对教育指导不专业\辅导员年纪偏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6、模式陈旧-日本模式痕迹太重,不适应中国国情和家庭情感
  
  7、配套不足-没有真正和儿童吃\穿\住\行的商家形成产业一条龙
  
  8、收费模式-收费方式和体验时间不灵活,没有因地制宜
  
  9、-投入大,产出小;单一馆的率超低,在死亡峡谷里的时间长,目前投入的都在6千万-4千万左右
  
  10、政府支持-如果政府支持好,也要2年收回成本
  
  开业前1个咒语为:
  
  1、儿童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审批。
  
  据儿童研究中心记者指出很多职业体验馆之所以赔钱,就是在规划的时候,根本不了解儿童场所相关的消防安全防火标准,以至都装修完了都没办法开业,甚至利用迂回手段开业后,还要面临新要求的整改。天天处于担惊受怕的烦恼中。
  
  立体化儿童馆产业全案专家—睿联嘉业(,,www.super-view.com.cn)在儿童场馆建设领域经验非常丰富,他指出儿童场馆因消防安全问题不能审批而造成的亏损,是无法估计的,因为有的场馆因为消防安全问题建设时间会拖的很长,甚至1-2年,那么建设场馆方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开之前就被拖的半残,开之后又会遇到那10个魔咒,太痛苦了。
  
  那么,《儿童场所消防安全防火标准》真的有致命诅咒的魔力吗?睿联嘉业儿童研究中心消防安全专家非常肯定的回答:很致命!遵守法律,盈利安心!
  
  2011年03月15日《中国质量报》特别刊登一篇文章《北京部分商场儿童活动场所防火标准执行难到位》,揭开了很多北京商场儿童职业体验馆等儿童活动场所未按国家要求消防防火标准,建在四层楼以上的场馆,马上面临强制整改。
  
  上海市闵行区消防支队王海兵,徐志宏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下儿童体验馆消防注意指南:
  
  儿童体验馆消防安全存在的困难
  
  1、儿童活动场所的范围
  
  日前,国家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7条要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超过三层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内,当必须设在高层建筑内,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应设置单独出入口。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末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综合来看,一般我国将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称为儿童,接受教育程度大致可分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
  
  儿童活动场所的范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如果单从字面意义而言,只要有儿童活动的地方就是儿童活动场所,那么影剧院、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甚至宾馆、饭店、商店、早教中心、亲子乐园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儿童活动场所。。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仅仅明确了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活动用房、儿童游乐厅属于儿童活动场所,对于其他儿童活动场所没有很明确的解释。因此,如何界定儿童活动场所的范围,消防行政审批的法律规范适用条文依据不会很细致,这样就会给消防行政审批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儿童职业体验馆功能定性困难
  
  儿童职业体验馆设定的体验对象主要以3周岁至15周岁青少年和儿童为主。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内,当必须设在高层建筑内,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应设置单独出入口。
  
  但经过审核人员查阅资料,儿童活动场所没有一个非常的定义,儿童职业体验馆和其他区县的类似体验中心从经营模式、经营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消防设计上无可参照的依据。而且,场所内所设置的模拟设施和街道等规范也没有明确的要求。
  
  3、人员疏散难度大
  
  由于儿童职业体验馆设置在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内,高层建筑本身的特点是人员垂直疏散距离大,一旦发生火灾,热烟气会快速向上蔓延,人流疏散方向与烟气扩散方向形成交叉,大大增加了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难度,而且该体验馆面对的对象为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缺乏。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这一特殊性,自身消防安全意识普遍不高,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同时,儿童的自控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比较差,出现紧急情况容易不知所措,如果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措施薄弱,防火安全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一旦发生火灾,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踩踏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4、引发火灾因素多
  
  由于体验项目多样性,馆内安装大量用电设备,如照明灯具、音响设备、幻灯设备等,用电负荷大,且部分体验项目要使用高温,极易引发火灾。人员多、流动性大,可能存在参观人员违章吸烟、火种等情况。
  
  5、消防监管及灭火救援难度大
  
  体验馆本身的特殊性和娱乐性带来人流量的增大,一旦投入正式营业会加大消防部门监管的难度。倘若发生火灾,儿童求救及逃生意识的欠缺也会加大灭火救援的难度。
  
  儿童体验馆消防安全设计原则
  
  儿童职业体验馆的消防安全设计原则要积极地与当地有关职能部门、消防单位和专家联合开会探讨,形成专门针对儿童职业体验馆的审计和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如:1)场所内的所有设备,如ATM机、飞机、牙医设备等体验设备均为真实设备,不要把体验馆定性为游艺场所。2)场馆每一个体验项目均有现场监护人,在功能定性不同于的儿童活动场所3)且鉴于场所顾客群体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在防火设计上应该与一般的公共建筑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火分区的独立性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总体布局应明确该场馆防火分区的独立性,与其他区域的防火分隔应满足规范要求。如果场馆设置在大型商场内,但由于该场馆与商场从经营方式、经营内容、经营对象等方面都有区别,有效控制防火分区面积有利于提高被动防火能力。因此,防火分区不宜按照商场功能划分,应按照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要求设置防火分区。馆内按其体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体验区,不同体验区应根据其火灾危险性,采用防火分隔,并应根据不同的体验区面积,留出足够的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快速疏散。
  
  2、消防设施的规范性和从严性
  
  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决定了火灾发生后场馆本身应具备较高的自防自救能力,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探测火灾及控制初期火灾。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火灾时烟气的流动,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的展开,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的危害。因此,场馆应严格按照规范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
  
  3、严格控制内装修材料燃烧等级
  
  儿童由于正处于心智、身体全面发育阶段,心智发育尚未健全,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现场监护人员教导不力,儿童可能由于好奇心驱使*引发火灾。因此,在该场所的内装修材料上,尤其是儿童可以使用和接触到的部位,以及设施设备尽量采用不燃材料和难燃材料,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对于馆内钢结构承重构件应进行防火保护,使其达到耐火极限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钢结构在内的所有承重构件进行保护,钢结构上铺设的玻璃应采用特制的钢化玻璃。电气线路敷设及设备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实施,以防止产生意外事故。
  
  4、安全疏散的独立性和快速性
  
  火灾状态下,及时有效地疏散馆内人员是降低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根据大量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国内外对高层建筑楼层的允许疏散时间一般设定在3~8min之间。相关人员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行动能力,水平方向步行速度大致为0.8m/s,楼梯疏散速度大致为0.4m/s,低于正常入的1.2m/s和0.6m/s。在疏散设计上除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外,重点应考虑疏散设施的引导和安全逃生的快捷。
  
  实践证明,疏散路线简捷,没有弯道和变宽的平面,:并有明显的指示标志,疏散速度就快。因此,在疏散方面的设计要求在进门处设置导游平面囹,门票上应注明安全疏散路线,并设置能保持视觉连续的地面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场馆内模拟道路上(实际为疏散通道)设置的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之间不应设置台阶,通过颜色区分。使用通过国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灯光型疏散指示及安全出口标志,标志的尺寸不应小于800mm><250mm,应急照明灯具的设置应保证展厅及疏散通道上的照度不低于0.5lx,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疏散通道设计采用规范设计指标的上限,加之有针对性的火灾应急广播和警铃,以防止发生火灾后人员拥挤和踩踏事故。
  
  儿童体验馆消防安全采取措施和解决方法
  
  1、严格限定营业时间,控制馆内zui大人数
  
  按照体验馆营业时间安排不同场次,每个场次限定时间,不同场次之间安排清场并严格落实安全巡查:制度,做好巡查记录,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将安全1:疏散系统作为巡查的重点,将火灾发生的概率降到zui低。通过门票出售量及进出口人员进出记录控制馆内zui大人流量,将馆内的人员数控制在zui大安全疏散人员人数以下。通过控制人数确保安全疏散的有效性,超过规定人数必须安排参加下一个场次。鼓励预定方式进行体验,对于组团参加的单位,可以设置团体体验通道分散人流。
  
  2、针对不同顾客特点,设定不同监护要求
  
  场馆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顾客,如针对残疾、幼儿、少儿(10周岁以下)及团队消费者,必须有一对一的专门的监护人员(包含父母)陪同才能进行职业体验。部分项目必须设定消费者zui低年龄,或按身高进行限制,如糕点师的项目体验必须10岁以上才能参加。
  
  3、完善相关制度,定期组织演练
  
  体验馆应接常规完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用火用电制度、消防器材设施的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奖惩制度、义务消防组织的训练、管理制度,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演练。重点加强员工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快速、有效地扑灭,加强对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引导、报警等培训和演练。结合不同年龄段的顾客,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火灾逃生预案。
  
  更重要的是结合开业检查和动态监督管理,保持原设计的管理模式和经营业态,经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体验设备和体验方式,符合原消防设计规定的条件。
  
  4、加强对火源、电源的管理
  
  加强对火源的管理,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对于存在火源的部位,如肯德基餐厅内体验汉堡包制作部位应严格落实用火用电制度,把好火灾源头关。
  
  5、儿童职业体验馆行政审批的认识和思考
  
  1)从对儿童的疏散能力思路出发,限制部分儿童活动用房的层数和耐火等级。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对此类场所进行个性化消防安全设计的探索。
  
  2)经营单位要和消防单位充分沟通,让消防局熟悉了经营意图和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经营对象认真分析特点,对于潜在的火灾隐患从硬件设备、软件管理上预设了解决的措施。
  
  3)是对于设计单位应注重加强指导,明确职责。消防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设计单位首先应把关负责,这也是其设计水平、服务质量、责任意识等综合能力的体现。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了建筑设计单位进行消防设计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消防机构应该是监督其实施,而不是负责设计的zui终审核,更不应该是“设计师”。现在部分设计人员甚至消防部门自己都认为消防机构是建筑消防设计的zui终把关者。经建筑单位报审的材料一旦不符合规范要求,还要通过建筑单位再转达原设计单位,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环节,不仅影响了实际工作效果,又使消防机构审批不得不承担起法律责任。因此,指导设计单位根据业主的实际需求,结合消防部门的建议进行消防设计,促使设计单位积极与业主、建设单位和消防部门进行沟通,有益于制订完善的设计方案。
  
  4)通过加强对经营场所的动态管理,不仅要求经营单位按照规定进行开业前的安全检查,绝不仅仅把验收合格作为开业的充分条件,而且要加大对场馆开业后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强及时预防、发现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能力。
  
  记者感言: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主要起草人之一、*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消防规范研究室主任倪照鹏说,“由于火灾发生的不确定性及火势蔓延速度快、无固定方向的特性,易给儿童造成生命威胁。所以要将儿童活动场所的设置进行特别强调,也是考虑到一旦发生火灾等险情,可以方便儿童立刻疏散。”这是标准起草时重点考虑的内容。
  
  我国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于2006年7月12日由原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并于当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按照该标准的强制性规定,即使是防火等级zui为严格的一级民用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zui多只能设置在建筑的第三层,如果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室,均为违反标准规定的行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