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气体检测仪:选择注意事项及正确使用方法

2022年05月05日 13:35北京中恒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点击量:311

  在一些经常性产生气体的场所,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危险发生,所以需要时时刻刻的进行气体的检测,那么大家知道在选择气体检测仪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吗?需要注意常规的校准和检测,不同气体对传感器的主要探测干扰,还应注意传感器的寿命和气体检测仪的浓度范围。如何才能正确的使用气体检测仪呢?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包括自己的需求、使用环境的工况、现场安全情况、使用的功能性需求,还有传感器产地,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选择气体检测仪的注意事项:
 
  在选择气体检测仪时应注意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常规的校准和检测,不同气体对传感器的主要探测干扰,还应注意传感器的寿命和气体检测仪的浓度范围,下面是详细的介绍。
 
  1、注意常规的校准和检测,用相对比较法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器进行测量和评价。首先,用零气体和标准浓度气体对仪器进行标定,得到标准曲线并存储在设备中。该仪器将目标气体浓度变化所形成的电信号与标准曲线浓度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准确的气体浓度值。因此,在使用气体检测仪之前和更换传感器后,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在仪器的使用中发挥保护作用。
 
  2、不同气体对传感器的主要探测干扰,一般来说,每个传感器只能对应某一特定气体,但任何一种气体检测仪都不能是jue对特殊的,应尽可能了解其他气体对传感器的探测干扰,以确保其对目标气体的准确检测。
 
  3、应注意传感器的寿命:一般来说,装有LEL传感器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寿命较长,可达三年左右;有些可达四年或更长;一种气体的电化学传感器寿命相对较短,一般可达一至两年。
 
  4、应注意气体检测仪的浓度范围:当气体被检测时,其准确度只能在其测量范围内得到保证,如果长时间超过测量范围,将对传感器造成致命损坏,大大缩短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高浓度长期工作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也会造成损害。
 
  正确使用气体检测仪的方法:
 
  如何才能正确的使用气体检测仪呢?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包括自己的需求、使用环境的工况、现场安全情况、使用的功能性需求,还有传感器产地,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1、了解自己的需求
 
  选择气体检测仪首先要明确检测什么气体?在什么环境中使用?便携式的还是固定式?以及其他附带的功能。这些原因通常是必须要考虑的。否则会出现本来打算买氧气检测仪结果买到了臭氧检测仪,这就闹了个大乌龙,不仅耽误事,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了解使用环境的工况
 
  各类气体检测仪都有对现场环境的严格要求,一般来讲温度-20~60℃,湿度0-95%RH,压力80-120Kpa等等,包括粉尘、流量等都有严格要求。因为环境中的其他杂质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导致不可预见的损失。同时了解现场的工况及时向厂家提供该信息,厂家都会有相应的方案来解决。
 
  3、了解现场安全情况
 
  多少情况下,气体检测仪安装使用的现场都有防爆等强制要求。煤炭、石油和化工行业对防爆要求非常严格,需要仪器本身防爆同时带有防爆认证。其他的环境可能要求气体检测仪有环保认证或者计量器具许可证等证件。
 
  4、了解使用的功能性需求
 
  气体检测仪的一般功能就是检测气体浓度,超标报警等。但是很多客户不仅需要这些功能。信号输出是一方面,必要需要电流输出,数字信号输出,电压输出和开关量输出等。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的要求如网络接口和无线信号等。同时数据记录和处理也是比较常见的需求。
 
  5、了解传感器产地
 
  很多气体检测仪厂家的传感器标称是国外传感器,其实不尽然。有一些用国产传感器冒充进口传感器来坑消费者。当遇到这类情况时,要仔细核对产品信息,必要时签订购销合同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大家现在应该知道怎么选择和使用气体检测仪了吧,如果大家在使用的时候还是存在问题的话可以来咨询我们。
 
  北京中恒安是专业从事可燃气体报警器、可燃气体探测器、气体检测报警器、安全环保检测仪器和个体防护设备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矿山、市政、交通、消防及环保等领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