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LK-6911 10/100 Mbps串口联网单芯片

2011年11月09日 16:38南京来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1640

  特点
  
  连接到主微控制器,串口到以太网(LAN)的应用
  
  包括了可靠的网络功能和应用软件
  
  集成10-100MAC/PHY;256KFlash,64KSRAM;zui高230Kbps数据传输速率
  
  细小16微米x16微米100LQFPPackage
  
  简介
  
  该款MCU采用具有ARM架构兼容性的*集成10/100Mbps以太网解决方案.LK-6911的256KFlash中下载有标准应用和网络协议软体.
  
  概述
  
  经济的串口到以太网连网技术在一颗随时可用的芯片上
  
  高可靠,高性能的嵌入式网络单芯片,基于32位ARM核SOC.提供1高速串口,集成10/100M以太网接口(MAC+PHY)完整的网络协议栈,直接支持联网无需任何二次开发.
  
  高度集成的网络处理器SoC
  
  LK-6911是一个高度集成的ARM-架构处理器,内含了以太网MAC和10-100PHY,256KFlash,64KBSRAM,一个能串联UART在一个细小的16微米x16微米的100LQFPPackage上.
  
  只需要简单的把TTL电平的串行接口连到LK-6911上,加上一个带有网络隔离变压器和LED指示灯的RJ45插头和Power元器件就可以立刻把任何产品连接到以太网或者互联网上!
  
  LK-6911是一颗专门负责网络活动的辅助处理器,负责网络传输的处理,让设备主要的微控制器可以专心工作,保持zui大的效能.辅助处理器把设备微控制器串口来的串联数据变成为TCP或者UDP数据包通过以太网发送出去.同样地,外来的TCP或者UDP数据包被变成为串联数据从微控制器的串口交给设备处理.这让OEM厂家可以在产品内用上便宜一点的主机微控制器而同时保持高网络效能.从设备微控制器CMOS串口来的串联数据被打包然后通过TCP或UDP数据包传输.同样地,以太网来的TCP或UDP包会被翻译而通过设备微控制器的串联界面传输.这让OEM厂家可以在产品上用经济一点的主机微控制器而保持通信效能.
  
  多功能,免费使用版权的应用和网络协议软体
  
  LK-6911内含了一个稳定的,版权保护的网络软体,令客户不需要任何编程.同样的软件已经大量的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网点下使用,这网络处理器令design-in连接变得轻松,也大大的加快了产品推出市场的时间.随时可用的网络软体和功能齐全的网络协议堆叠包括了TCP/IP,UDP,BootP,DHCP和AutoIP协议.
  
  它也包括了一系列的可配置选项好像串口到以太网隧道(serial-to-Ethernettunneling)(传输速率控制,流量控制,网口号配置,数据包参数控制,闲置时间和MTU大小等等).
  
  大批量的应用理想方案
  
  低成本,体积细小而功能强大的LK-6911是大批量价格敏感产品的理想方案.
  
  零售电子产品
  
  新能源设备
  
  建筑自动化(灯光系统,等等.)
  
  能量/测量应用
  
  智能家居(音响,警报系统,等等.)
  
  POS零售设备
  
  RFID阅读器
  
  零售设备
  
  耐用品
  
  全面的硬件设计参考包
  
  LK-6911包含了一个精巧的2-层板参考设计,为了低成本和能而设计.
  
  AD9和Pro99原理图、PCB图和PCB封装库
  
  设计集成说明(DesignIntegrationGuide)
  
  器件BOM表
  
  附加的软件应用令你轻松配置和安装产品
  
  大量的在网络里安装设备需要额外的Windows软件才可以简化这过程.LK-6911已包含了基于Windows的图形化配置软件,它提供的DNetCfg.exe配置软件简化了设备的网络安装和配置.此外,LK-6911还支持Windows超级终端访问网络端口和串口通过AT指令进行配置,串口AT指令配置方式方便用户通过设备微控制器设置LK-6911的参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