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臭氧整理对羊毛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

2017年04月25日 10:44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点击量:1463

  羊毛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一直是一个问题,而处理较常用到的抗起毛起球整理方法有氯化法、蛋白酶法、等离子法、臭氧法等。其中氯化法通过氧化作用,部分去除了羊毛的鳞片,使得物理性能受到较大损伤,且整理过程中会产生危害生态环境的含氯气体。蛋白酶法、等离子法虽然环保性好,但技术成本较高。臭氧作为一种环保型氧化剂,日益受到羊毛生产企业的关注。上海泛标认为羊毛织物经过臭氧处理后的性能特征改变,结合起毛起球、强力等性能测试结果,臭氧处理对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
 
  羊毛织物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当织物受到外界摩擦时,材料表面纤维由于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会使得纤维松散,当摩擦力大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者抱合力时,纤维就会被抽出,形成大量的毛羽。而羊毛表面的鳞片是由根部向尖部依次叠盖,在受到外力摩擦时,就更容易引起纤维和纱线相互纠缠,使纤维不断向毛根方向缓缓蠕动、缠结.表面毛羽增多,zui终使毛端伸出织物表面。当毛端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的纠缠揉搓条件下形成毛球。另外,由于羊毛具有天然的卷曲形态,也对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起到关键作用。卷曲形态提高纤维间的抱合力,同时羊毛的螺旋大分子增加了羊毛纤维优良的弹性,使得羊毛纤维具有较好的强度,从而造成被钩挂的纤维不易断裂脱落。zui终在织物表面形成较多的毛羽形成大量的毛球。
 
  羊毛织物臭氧整理法的抗起球机理:
 
  臭氧整理方法与氯化法相似,都是通过对羊毛纤维鳞片结构的氧化作用,以达到抗起球的效果。但与氯化法不同的是,氯化法是部分去除羊毛纤维的鳞片,并附上一层树脂涂层,使得相互鳞片之间更为平整,减弱了定向摩擦效应,从而达到抗起球的效果。臭氧法是利用羊毛纤维的皮质层和鳞片层在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下生成可溶性的胶质蛋白,在胶质蛋白溶于水后,羊毛纤维的鳞片结构显得更为粗糙,表面沟槽和纹路更加清晰明显,同时鳞片结构也因为氧化作用而变薄,使得羊毛表面各层构造均一化,减弱了羊毛纤维的定向摩擦效应和羊毛纤维相互交错的可能性,同时尽可能保留了羊毛纤维的结构和形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