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城市道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2006年11月30日 12:27广州德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点击量:2539

一、           各种道路监控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目前,比较成熟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模式,即:基于传统的模拟监控模式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以硬盘录像机(DVR)为核心的第二代准数字化视频监控模式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以网络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的第三代全数字化远程视频集中监控模式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

1、 传统的模拟监控模式

传统的模拟监控模式在国内大中城市刚刚引入道路监控应用时zui为盛行,而zui近几年则日趋衰微,其主要缺陷如下:

l            传输通道敷设费用过于昂贵

由于各道路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通常相距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而有效传输距离仅300左右的视频电缆显然无法达及,常规的解决办法是在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敷设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光缆两端接光端机作为视频/光信号转换设备。但这种解决方案实在过于昂贵,仅光缆敷设费用就占了整个监控系统总投资费用的80%以上。

l            系统结构复杂,监控中心设备繁多,操作烦琐

    系统由摄像机、监视电视墙、录像机、控制矩阵、画面分割器、解码器及其它辅助设备组成,以同轴电缆为图像传输介质,以屏蔽双绞线为控制信号传输介质,设备繁多,结构复杂,扩容性差,而且多数设备是设备,要求操作者经培训方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

2、      以硬盘录像机为核心的第二代准数字化视频监控模式

        与传统的模拟监控模式相比,基于数字硬盘录像机的准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不亚于一次飞跃。在道路监控应用中,数字硬盘录像机放置在道路监控前端和摄像机相连,可以对视频源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化压缩后在本地硬盘录像,并可以通过城市里的电信数据网络或其它网络通道上传到监控中心,摆脱了传统模拟监控必须敷设光缆的局限性,使系统结构大为简化。

        但是,由于其本身技术架构的局限性,数字硬盘录像机始终无法解决基于网络的远程集中监控应用中的图像传输延时过长、无法实现多路同时监控、集成性差等问题。

   3  网络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的第三代全数字化远程视频集中监控模式

第三代全数字化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是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处理技术为核心,综合利用光电传感器、数字化图像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据传输网络、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一种全新的数字监控模式,它不仅具有第二代准数字化视频监控模式所具有的计算机快速处理能力、数字信息抗*力、便于快速查询记录、视频图像清晰及单机显示多路图像等优点,而且依托网络,真正发挥了宽带网络的优势,通过IP网络,把监控中心和网络可以到达的任何地方的监控目标组合成一个系统,真正适应了目前对视频监控系统远程、实时、集中的需求,其核心技术产品就是网络视频服务器。

在城市道路监控应用中,这种监控模式可以利用周边环境中zui便捷、经济的网络路由实现交通道口摄像机和道路监控指挥中心的实时连接,网络路由可以是宽带ADSL、电信E1专线、ISDN、城域网、单位内部专网等等。道路监控指挥中心可以随时对各交通道口的路面状况进行的监视、录像、控制管理。而且,指挥中心区域之外的*部门领导及其他相关*人员,在获得*密码后,也可以随时或在突发事件时通过联网的办公电脑观看任何地段的路面情况。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