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非特异性染色的解决方案

2015年08月24日 10:25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1268

解决方案:

以上的分析可能对于初学者还是不容易的,下面我就把我的排除实验的具体过程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和讨论。

1、首先排除抗体孵育条件。一般来说,着色效果的好坏与抗体的孵育条件是密不可分的,由于用SP法已经做出来过一次且效果不错,因此对于同样组织的同一抗原进行分析,这种因素可以先排除。

2、其次,DAB孵育时间是否太长?做出来那一次我是孵育8min,后来也是8-10min,我单独做了一次实验来排除该因素。结果孵育2、5min时先出现背景,而特异性染色较浅,故这不符合常理,一般先出现特异性染色,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出现非特异性背景着色。

3、zui后,血清封闭的问题?以前我一般孵育15-30min,所以我单独做了一次实验用血清封闭室温1h,其它条件同做出来的那一次,结果也一样背景着色很深。

4、此外,我在改进的同时,也对PBS清洗不断地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甚至*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来进行操作(我以前一般一抗4度过夜且室温复温45min、二抗37度30min、Sp反应37度30min),以及过氧化氢灭活加强等等均未起到效果。

我冷静地分析了一下整个实验流程,与*次做出来相比,只有两个地方做了改动:因血清不够而更换了不同试剂盒、因抗体稀释液用完而重新买了抗体稀释液。

5、我用PBS替代一抗稀释液(我以前还回收抗体,自我觉得抗体稀释液中含防腐剂和蛋白稳定剂),其它步骤和组织切片*与*次做出来的一致(包括血清也是老试剂盒内剩余的一点),奇迹出现了:结果很好。--因为抗原抗体反应除温度、抗原/抗体浓度外,然后就是PH值,于是我测了新抗体稀释液、老抗体稀释液和PBS的PH值,结果是前者偏酸性(<6、0),而后两者均在7、5左右。

6、看来主要祸根是抗体稀释液的PH值出问题了,于是我又用PBS替代抗体稀释液和新试剂盒内的试剂对组织切片做了免疫组化,结果还是没有做出来:背景很深。这真把我搞惨了。难道还有什么原因吗?通过仔细分析:一抗一定是结合上去了(老SP试剂盒结果很好),问题是二抗没有结合上去也不对(因为zui后背景很深,这说明二抗可能也结合上去了),DAB孵育时间现在只用1、5min也是背景深而特异性染色浅,那我又怀疑封闭血清了。

7、我做了两张切片:一张用老试剂盒内还剩下一点的血清而另一张用新试剂盒内的封闭血清,其余试剂(二抗、SP)均用新试剂盒提供的,结果是前一张效果很好,而后一张能够看到特异性染色,但背景太深,拍照效果不佳。--看来封闭血清也是罪会祸首之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