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浅谈QLED量子点显示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2015年06月24日 16:32深圳蓝通光电有限责任公司点击量:1841

  量子点显示技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即是一项介于液晶和OLED之间的新型技术,其核心技术为QuantumDots(量子点)。量子点具有发光特性,其直径越小,激发后的光波长越小(偏蓝);直径越大,激发后的光波长越长(偏红)。由此特性,可以控制量子点大小,发出蓝、绿、红3种颜色光。甚至可以通过混合不同直径的量子点材料,制造出类似太阳光、自然光等连续光谱的光。不同直径的量子点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在量子点液晶电视当中,根据量子点奇特的发光特性,量子点薄膜中的量子点在蓝色LED背光照射下生成红光和绿光,并同其余透过薄膜的蓝光一起混合得到白光,从而提升整个背光系统的发光效果,呈现的画面。

  
  相比较于传统液晶电视,量子点显示技术成像效果更佳
  
  量子点显示技术之所以在当前被人们广泛关注且推崇甚高,当然离不开其相比较于传统液晶电视,具有更大的优势。采用了量子点显示技术的液晶电视具有色彩准确性高、画面更稳定、成本更低等诸多特点。另外,还解决了传统液晶电视“黑色不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量子点显示技术没有理由不备受关注。

  
  色彩准确性高
  
  量子点QLED显示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令电视亮度有效提升30~40%,背光源系统色彩转换效率大幅提升的情况下,画面的色彩更亮丽,兼顾节能环保等特点,画面亮度、色彩纯度均为WLED背光系统的2倍左右,性能提升十分明显。
  
  画面更稳定
  
  画质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观看时的效果,所以画质的稳定性对于屏幕显示来说极其重要。我们知道,一些面板的制造时需要“阴罩”,而“阴罩”易发生热胀冷缩,从而影响显示度,而QLED整个制造过程无需“阴罩”,规避了这一问题,长时间保持画质稳定。
  
  成本更低
  
  除却显示优势,采用量子点QLED显示技术也将使得制造成本更低。该技术是将量子点的光学材料放入背照灯与液晶面板之间,可以使色域达到或超过OLED的水平,甚至可以省去光源侧的偏光片,有效降低液晶显示产品的制造成本。
  
  量子点显示技术的运用
  
  如何把量子点运用到LCD面板当中,是实现量子点电视的zui关键问题。目前,整合量子点到LCD面板中有3种方式:*种就是直接以量子点取代黄色萤光粉,直接和蓝光LED封装在一起(On-Chip);第二种就是放在已经真空处理的玻璃管内,将玻璃管配置在背光源和面板之间(On-Edge);第三种就是直接做出1片含有量子点的薄膜,取代目前LCD面板里的扩散膜(On-Surface)。这三种方式主要掌握世界三大发展量子点显示技术的公司手中:Nanoco、Nanosys、QDVision。
  
  由于量子点本身也是一种有机材料,接触到空气后,材料会迅速劣化。此外,有机材料的耐热性有限,若与会发出高热的零组件接邻,也容易引发材料劣化的问题。这也是未来量子点显示技术发展过程需要优化的地方。
  
  在这三家发展量子点技术的公司当中,商业化运用zui为迅速的便是QDVision,Sony新一代电视中已经采用了On-Edge的方式进行整合,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即索尼*的特丽魅彩(TRILUMINOS)显示技术。
  
  特丽魅彩(TRILUMINOS)显示技术
  
  在索尼BRAVIA系列电视中,特丽魅彩(TRILUMINOS)显示技术是画质呈现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技术,凭借丰富生动的色彩使画质更具活力,真实的色彩表现力带来令人感动的临场之美。
  
  量子点QLED显示技术面世时间虽短,但经过多年苦心研发之后,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在CES2015展会上,以三星、TCL等企业所逐鹿的量子点电视领域,成为整个展会上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据悉,LGDisplay和SamsungDisplay早在年初宣布QLED量子屏正式量产。这意味着量子点电视的批量生产也即将实现。另外,以4K为主打的索尼也计划将在2015年推出55英寸以上的QLED电视产品。
  
  特丽魅彩(TRILUMINOS)是对液晶电视背光技术的一项革新。其正是通过量子点对背光源色彩的控制,提供了波长更强、更为稳定的红绿蓝三原色,由这些高纯度光线调配出的背光能够实现传统单色LED背光无法达到的广阔色域。能够显示出更多纯正、明亮的色彩。犹如扩充了孩童彩色铅笔的颜色,使之呈现出更细腻、丰富的色彩。采用特丽魅彩显示技术处理过的图像,温和、饱满;并在接近人眼视觉对自然真实色彩的反应基础上,对色彩深度进行再塑与优化,更真实的表达临场的视觉效果。文/深圳LED基地(公众号:深圳LED基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