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继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以来,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人社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委对数字孪生产业、人才、技术、应用等政策支持力度更大。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工信部联合五部门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强化虚拟现实与数字孪生等技术相结合,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演艺娱乐、安全应急、残障辅助、智慧城市开展应用。
水利部提出“数字孪生流域是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发布《数字孪生流域共建共享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数字孪生流域的具体建设内容。自然资源部先后印发7个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
人社部提出“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等18个新职业,表明数字孪生技术成为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广泛所需,具备很强的需求和前景。国家能源局、铁路局也提出要加快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应用。
地方政府积极出台数字孪生城市政策,加速数字孪生城市场景建设与产业布局。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贵阳、南京、福州等城市,均出台了以数字孪生城市为导向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文件。
上海临港新区发布数字孪生城建设行动方案,面向开发者提供约1平方公里待开发区域时空底板,明确数字孪生港区、城市孪生体、数字人才港等9个重点场景。
苏州工业园区率先推进数字孪生创新坊,联合业界生态企业集中联合攻坚,积极探索构建面向城市级的数字孪生体以及数字孪生底座平台,打造面向行业第三方服务的数字孪生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创建数字孪生园区创新产业基地。
雄安新区依托CIM平台建设成果,积极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浙江宁波市开展数字孪生第二批试点工作,征集了三江流域数字孪生监测等41个数字孪生应用场景,推进数字孪生应用建设。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