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智慧审判呈现网络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特征
2023年05月29日 09:56:14来源:智慧法院进行时点击量:31174
导读2023年5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3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2023年5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3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近五年来,中国法院智慧审判的重点逐渐从科技法庭、远程视频、电子签章等电子工具,向5G、互联网审判、大数据应用、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等信息化应用转移,人民法院的审理裁判更加方便快捷,具有网络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特征。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诉讼网络化是人民法院信息化重要的成果之一。一是在全世界率先成立了三大互联网法院。三家互联网法院90%以上的案件实现了全程网上*、网上送达、网上审理,诉讼效率、审判质量都显著提升。二是制定并完善网上诉讼规则。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在线诉讼规则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了互联网司法实践成果有效转化为程序规则和长效制度。三是构建网上电子诉讼平台。五年来,各级人民法院积极构建以App、微信小程序等为载体的网上诉讼平台,推动电子诉讼不断升级完善。2022年3月1日,中国移动微法院转型升级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实现了互联网用户账号的统一认证,有助于人民群众集中统一接收各诉讼服务事项消息。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无纸化办案成为近年来人民法院智慧审判建设的重点工程。近五年,法院的办案无纸化进程持续向前推进,从电子签章、电子送达逐步发展到自动编目、电子归档等,从而推动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审判管理有助于实现审判监督自动化,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为实现司法公平正义提供保障。五年来,自动化审判管理系统的完备程度不断提升。智能审判监督实现自动巡查庭审活动规范性和庭审音视频故障情况,并支持案件评查网上办理、辅助评查人员自动评查等功能。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近五年,中国法院的审判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司法资源智能推送功能更加强大,截至2022年底,法信平台拥有文献总数达11689万余篇,注册用户117.8万余人,平台总访客量2573万人,总浏览量2.99亿人次。此外,五年间,中国法院的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从自动提取刑事案件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自动推送量刑规范化司法解释、大数据分析提供量刑参考等简单功能,逐步向更为复杂的支持案由、情节等多维度质效统计分析等功能拓展。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近五年来,“智慧审判”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掣肘智慧审判在审判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一是思想观念需要提升,部分司法人员认识出现偏差,影响了智慧审判的落地。二是系统仍需整合,法院之间、法院和其他部门之间系统的互通互联仍存在壁垒。三是智慧审判应用的普及程度还需加强。四是审判管理的基础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五是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短板,特别是具备大数据分析、调研能力的人才匮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法院的发展需求。
 
  今后,“智慧审判”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继续开拓发展。一是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提高全体司法人员对智慧法院建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推动信息化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二是加大科技对信息化的支持,重点解决促进审判质效提升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发展中关键应用的研发和普及问题。三是智慧审判平台运用应充分关注弱势群体如何得到平等的司法保护,保证线下司法渠道畅通,避免技术进步引发新的不公平。四是进一步打通各系统、平台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通互联,才能发挥智慧审判的最大功效。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法律和信息化双栖人才,以满足法院信息化建设新需求。
 
关键词 智慧审判智能化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智慧审判呈现网络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特征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