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智慧城市

新发产品更多
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有何不同?如何建好?
2022年10月19日 11:42:33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点击量:52136
导读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由此可见,国家对韧性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
  【智慧城市网 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提出,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自此,“韧性城市”的概念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由此可见,国家对韧性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
 
  韧性城市是什么?与智慧城市有何不同?
 
  韧性城市通常是指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城市。在经历重大的经济或公共危机时,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活质量与活力等方面,能够比较快比较好地从低谷中恢复,这就是韧性的表现。韧性城市建设能让城市像弹簧一样,从容应对外界压力,并快速恢复原状。
 
  智慧和韧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两个方面,韧性是目标,智慧是手段。韧性城市建设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保障城市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下的安全性,减少其对城市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让城市在外力干扰后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而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则是用科技化手段提升城市日常管理的效率,让城市在常态化运营中更为高效。
 
  如何建设好韧性城市?
 
  当前,疫情和气候极端化给社会经济运转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加快韧性城市建设迫在眉睫。越是在全球占据突出地位、具备不可替代的角色功能的城市,其构建韧性城市方略的紧迫性就越强。下面,以北京、深圳、河南为例,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如何建设好韧性城市。
 
  首先,一起来看看北京为韧性城市建设做出了哪些努力。作为一国之都,北京市高度重视韧性城市建设,是全国首个把韧性城市建设任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8月20日,北京市怀柔区发布韧性城市示范项目一期建设内容,即:燃气安全、消防安全、综合运行监测中心和技术迭代平台,在韧性城市建设上迈出实质性一步。
 
  紧接着,9月底,怀柔区韧性城市综合运行监测中心如期完成建设,正式投入试运行。该监测中心是怀柔区韧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韧性城市智能感知设备监测数据,为怀柔区韧性城市管理、预警预报和辅助决策等提供有力支撑。经过近期试运行,监测中心运行稳定、效果初显,为韧性城市的管理建设提供了有效方案。
 
  今后,怀柔区韧性城市建设将继续开展燃气、消防、水务、地质灾害等应用场景建设,科学合理布置各类应用场景智能感知监测网络。作为韧性城市项目的“中枢大脑”,监测中心将充分发挥其监测预警、分析分析和辅助决策作用,让城市安全管理工作更主动、更迅速、更高效。
 
  再来看看深圳。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原因,深圳长期面临着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加上资源相对缺乏,在城市安全方面存在天然的短板。与此同时,作为超大城市,深圳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800人,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人口、经济活动高度集聚,进一步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力。
 
  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绣花功夫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要建设一流的宜居城市、一流的枢纽城市、一流的韧性城市,一流的智慧城市。其中,在建设一流的韧性城市方面,深圳部署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自来水厂优化整合和深度处理改造;完成500个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改造老旧市政供水管网65公里。
 
  最后来看看河南。郑州作为发展中的特大城市、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城市治理任务艰巨。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更加凸显了加快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韧性城市建设,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的基层基础和现代化水平,让我们的人民更幸福、城市更宜居!”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河南郑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提出经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影响防洪的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损毁房屋修缮加固和农村居民自建住房原址重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经过三年的努力,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灾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此外,《规划》鼓励郑州等有条件的城市先行先试,在排水设施关键节点、易涝积水点布设智能化感知终端设备,满足日常管理、运行监测、灾情预判、预警预报、防汛调度、应急抢险等功能需要,提升城市内涝气象水文监测预警水平。
 
  结语: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将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并推动城市治理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安全水平,预计会成为城市治理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
关键词 韧性城市智慧城市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有何不同?如何建好?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