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智慧城市

新发产品更多
智慧城市“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很多数据库利用率不到20%
2022年05月13日 08:55:38来源:国脉数字智库-公众号点击量:38532
导读以公共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汪玉凯提到了一组数据,“很多数据库的利用率不到20%,只有百分之十几,用得好的也不到40%,而美国的数据库利用率都在40%左右。”
  【智慧城市网 智慧城市】自2013年1月住建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至今,中国的智慧城市几乎占了全球试点的一半。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看来,智慧城市的兴起,成为实现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应该说这个成效是很明显的,但仔细考量,这些年在智慧城市建设上花了这么多钱,我们的投入和产出到底成不成比例?”11月16日,汪玉凯在参加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数字化转型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研讨会时表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各地差异很大,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出现明显的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以公共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汪玉凯提到了一组数据,“很多数据库的利用率不到20%,只有百分之十几,用得好的也不到40%,而美国的数据库利用率都在40%左右。”他强调,在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提升公共数据治理能力,首先应该加强智慧城市中的公共数据基础设施的统筹,防止重复建设。
 
  汪玉凯表示,虽然一些大公司与地方携手共建数据中心,一方面的确能够比较快地改变数字基础设施短缺的现象,但如果不改变观念、不改变数据治理能力,一味大手笔建设很多数据中心,“造成的浪费是不可想象的”,“最后大家也都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他提到,运用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共识,在城市里注重数据治理,意义不可小觑。但在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在公共数据治理方面,还存在另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从“三难”到“三通”再到“三跨”的目标的实现。
 
  “过去叫‘三难’,资源互通难,资源共享难,数据互联互通难;然后是‘三通’,指的是网络通、业务通、数据通;现在是‘三跨’,分别是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汪玉凯解释说,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就在数字治理短板——短板背后的逻辑是政府部门相互分割,体制机制上存有障碍。
 
  另一方面,公共数据治理也出现了新的“三低”,即整合度低、资源共享度低、开放度低。他以国家民航局开放每日航班动态实时数据为例解释说,通过一个手机软件即可为普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如果没有开放这一前提,数据就只能躺在“政府的库里”,什么作用也发挥不了。
 
  “所以公共数据资源如何由‘三低’变成‘三高’是关键。”在汪玉凯看来,公共数据治理难度的背后,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权力问题。他认为,开放政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路径,具体又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政府的信息要公开;二是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要相互开放;三是政府数据要定期向社会开放。
 
  他最后还提到,这次疫情应对过程中,中国在数据利用方面的确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但同时也暴露了问题,值得认真反思。“比如现在人工智能的刷脸,很多不是应用不够,而是应用过度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个人数据保护的关系;包括在处置过程中,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就把人扣了的现象。”
 
  汪玉凯表示,当社会进入常态化治理过程中,如果这些现象还不断出现,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形象,也会影响到数字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智慧城市重复建设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智慧城市“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很多数据库利用率不到20%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