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近年来,标准在LED显示屏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仅是产品研发、生产的标准以及标准化,更有行业制度、规范方面的标准发展。前不久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半导体照明技术标准工作组主办的“2017电子行业标准审查会暨标准研讨会”以及 “LED及应用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审查会和研讨会”上通过了多项关于LED显示屏的“行标”和“国标”,这也再次彰显了我国LED显示屏行业标准以及标准化的发展与进步。
“三流企业做产品,企业做标准”,这是在中国制造业很流行的一种说法,核心意思是,企业只有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才算是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说法再LED显示屏行业也是备受推崇,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市场风向的转变,很多标准化的产品或是方案在终端市场似乎并不欢迎,反而是定制化、个性化的东西更能得到很多终端客户的认可,定制化已经成为接下来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当然定制化成风创造新风口的同时,也给行业带来很多困扰,比如说,近年来随着定制化的走红,终端市场定制化产品规格、种类繁多,不利于市场产品管理,而且在产品光照污染检测、承重等诸多方面难以具体衡量,妨碍产品规范化进程。
那么众多身处行业转型升级浪潮的LED显示屏企业又该如何协调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定制化已然成风的市场环境下,把自己做成标准企业呢?
按标准不如重新定义“标准”
*,LED显示屏行业的定制产品或者是定制化解决方案,通常都是厂家“开私模”,独立产品研发创新,然后再按需生产的。往往这样生产量是起不来的,当然也意味着价格下不去,自然不能形成产品市场规模,更谈不上掌握市场产品标准定制权。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定制化的产品,很难走向规模化,因为当你的定制化的产品走向规模化了的话,那他就不属于定制而是常规产品了……”
而从标准化产品来讲,强调产品研发、生产规范化,从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到模组应用以及产品规格大小、亮度等都需要“标准”。定制化从市场需求出发创新产品,而标准化从厂家供给出发要求产品,这样一看似乎二者相互对立,与其陷于“要不要按标准研发、生产”的纠结中,还不如跳出来,让自己的产品成为新的行业产品标准,重新定义产品标准!
对产品的标准的成功定义,才是企业和一般企业的分水岭。雀巢定义了速溶咖啡,博朗定义了往复式电动剃须刀,索尼定义了随身听(Walkman),微软定义了Office办公套件。正如为什么LED显示屏行业一提起小间距,很多人首先想到都是利亚德,不是因为他的小间距产品是行业,而是它给了小间距一个明确的产品标准,而且这种标准也被其他屏企认可并跟随。
产品标准定义者的出现,会让某一类产品变得相像。它不是一种固有的标准,但是出现之后参与者却都不约而同地照此执行,因为你不照着做,终端市场会认为你不合格。微软Office之后,办公套件都要包含字处理、电子表和演示文稿;iPhone之后,智能手机都变成了正面一块大屏幕,用手指直接在屏幕上点划操作;小间距之后,开启了LED显示屏室内市场甚至民用市场(小间距电视)进程……能够被市场、行业认可的产品标准定义者,一定是行业有创造力、了不起的伟大公司。
原标题 LED显示屏定制化大潮流下 “标准化”产品处境尴尬?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