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抢占市场靠人才 安防企业人才库如何“扩充”?
2017年10月25日 14:54:45来源: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点击量:39555
导读任何技术领域方面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知识储备的竞争,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只有投入更多的科研人员,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才会获得更多的智能技术。而这也是造成抢占智能安防制高点的关键。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任何技术领域方面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知识储备的竞争,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只有投入更多的科研人员,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才会获得更多的智能技术。而这也是造成抢占智能安防制高点的关键。
 
  近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论坛上,百度公司副总裁王海峰讲了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应用时,现场观众发出一阵惊叹。这一应用是由机器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春天丽日照晴川,十里桃花映满山。燕子呢喃寻旧梦,清风拂面柳如烟。”其实,除了机器人写诗,如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明越来越多。因此,不少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安防产业作为AI技术应用较早、应用水平较高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很迫切。
 
  二、安防行业人工智能人才现状
 
  安防行业由于技术发展快、产业门类多、渗透能力强,市场竞争激烈,人才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近十年来,行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新需求、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新阶段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凸显,人才问题成为了很多企业重要的管理命题。安防行业是一个研发、生产、销售结合很紧密的一个行业,行业对于销售、专业研发人员以及技术型人员这三方面的人才需求都很大。其中销售人才的积累相对要好一写,而研发和生产技术方面的人才就少很多,尤其是软件开发类人才竞争比较激烈。这几年,安防企业大多都在纷纷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安防行业内的软件开发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这类人才以往大多分布在纯软件类企业或互联网行业中,在各种招聘渠道中,的软件开发人才都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之一。此外,核心岗位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更稀缺,不少企业都非常渴望这类的人才队伍。
 
  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安防行业面临的人才问题表现有,一方面,企业间的人才流动严重。这种流动以销售和研发人员尤为明显,这种不稳固的因素逐渐造就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安防技术发展快速,市场瞬息万变,对于人才的需求比较大,但存在一定的缺口,尤其是近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兴起,对于算法工程师、高素质、高职称人才的需求在持续增长。
 
  人工智能在这一两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深度学习在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方面获得突破,大大推动了计算机智能的实际应用效果,特别在视频智能分析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产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基础层面:硬件存储与数据计算,包括:GPU芯片、云计算平台、传感器等;技术层面:感知和认知的智能算法,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等;应用层面: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包括: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安防等。在这三个层面上,不同层次的人才都是安防产业拓展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
 
  目前安防行业发展人工智能的企业大致主要有几类:一是以海康、大华、宇视、东方网力等行业大厂商为主,这类行业巨头在安防行业具有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具有发展安防行业人工智能的天然优势。和所有进军人工智能的企业一样,他们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也比较大。这类企业在人才的吸纳上各有优势与做法。比如东方网力,在2014年上市后不久,其选择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标的企业进行投资,并与世界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基金合作为人工智能业务的发展储备了的人才。大华对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也早已布局,大华在 2010—2011 年左右开始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研究,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远早于行业里绝大部分人脸识别公司,期间通过多个渠道聚集了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人才。二是以格灵深瞳、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云从等为代表的创业公司。这类公司大的特点是,他们聚集着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同时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他们凭借着技术人脉优势和资本青睐进行创业进入人工智能市场,并成为了安防领域人工智能的新锐军。三是以在小范围上切入或有意向发展人工智能的大部分企业为代表,这类公司在一些领域里各有传长,但也相对缺乏足够吸引人才的薪资、环境等实力。整体来看,AI的火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夜之间爆发,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人才缺口都比较大。目前国内储备比较好的是百度、腾讯和阿里,安防行业的企业普遍储备少,人才供需矛盾显著,算法工程师、研究员和科学家的身价持续走高。人才结构方面,人才、中坚力量和基础人才间的数量比例远未达到优。
 
  三、AI人才的发展策略
 
  在互联网圈子里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从人才的角度来看,似乎还应加上一句:得人才者得人工智能,而如何“得”显得尤为重要。
 
  1.海外引进是国内AI人才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发展人工智能领域更多地依赖于海外人才的引进。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精英选择了回到中国发展,在中国拥有海外工作经验的AI从业者占比为9%。美国成为了AI人才回流中国的大国,占比超过了40%。亚洲国家中,日本和印度是AI人才回流的大的两个来源国。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欧美国家是中国AI人才的主要来源分布国。
 

 
  *的华人、华裔科学研究力量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AI人才力量,近些年来多位华裔明星科学家为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越来越多的华人科学家正在走进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行列。这些科学家是在新环境、新文化氛围成长起来的AI科研人才,拥有更多的创造力、主业能力和广阔的视野,是未来AI产业的核心力量。华人人才的持续回流,将加快缩短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差距,这对于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人工智能的人才回国后却主要聚集在了BAT三家。
 
  虽然安防企业没有BAT的强大吸引力,但安防企业也具备各自的魅力,吸引到海外的人工智能人才。近年来有些安防企业有机会选择与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机构合作,或有些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等方式,吸引到了更多的海外人才。目前,一些安防企业走出去发展,实现产能合作、技术升级,而人才的收购也是其中的战略目的之一,不管是同业并购还是跨界并购都为企业带来更多元化的人才。
 
  2.名校及研究所成为了安防企业的人才库
 
  名校和研究机构一直是中国人才的源泉,人工智能人才也是如此。人工智能属于新兴学科,囊括了计算机、数学、光学、人体工程、生物医药等基础学科知识,因此对理论水平要求极高。AI人才,尤其是AI人才首先是合格的、的学者和专家。现阶段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多数都具有深厚的教育背景和在高校任教的职业经历,多数都具有教授、学者等职业资格。作为一个跨学科、跨专业且强调面向应用的科学技术领域,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地更注重产学研联动。在这样的趋势下,今年上半年,微软、阿里云、百度、慧科集团等企业在北京发布国内“人工智能AI+”教育解决方案。该方案面向高校,主要提供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方案、实验室与配套环境搭建方案,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式职业人才培训方案。其中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落地该方案。
 
  在安防领域,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安防行业与互联网及行业应用不断融合,使安防行业范围不断外延,安防整体解决方案及系列产品,也因此对多种技术的结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产学研开放合作创新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不断加强与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共育人才。从目前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来看,主要有几类:技术采购、委托开发及技术服务、联合研究、长期战略合作等。以海康威视为例,近年来海康威视不断与业内相关领域的优势科研院展开产学研合作,如海康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先进压缩技术研究,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展视频图像智能分析处理研究,与武汉大学深度合作开展多媒体信号压缩处理研究,与公安部三所共同推动新一代视频监控技术等。未来,随着开放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在带动安防AI、产业发展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的作用。
 
  3.多元化的人才获取手段是安防企业人才战略发展的核心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技术在安防行业的不断应用,安防企业需要的人才更细化与专业,因此企业在人才的发展上需要保持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战略。企业的人才引进不仅是人力资源问题,必须要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人才发展计划需要从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契合,并建立相应的资源配置计划。因此,需要包括正常的社会、校园招聘渠道,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海外引进、职业培训、内部转岗等多种形式与渠道吸纳AI技术人才。
 
  原标题 AI时代,安防人工智能人才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智慧安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抢占市场靠人才 安防企业人才库如何“扩充”?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