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目前,数据的存储介质主要是磁盘,通常,我们使用10至20纳米尺寸的磁性颗粒来编码单位数据,其中磁性颗粒的两极分别表示1和0,而之所以可以利用磁性物质实现存储,是因为磁性颗粒存在磁滞现象。
8月26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日前已经证明利用名为单分子磁体的分子来进行数据存储是可行的,其存储能力可高达31TB每平方厘米。
随着智能手机与超级电脑的发展,人们要求设备体积越来越小,也越来越节能,这就对存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曼彻斯特大学化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如果把单分子磁体至于-213℃的环境中,就可能会出现磁滞现象(数据存储的前提条件),因而也就有可能实现数据存储。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
科学家表示,-213℃这个温度很接近于液氮的温度(-196℃),而液氮的成本相对于液氦(温度-269℃)要低。他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这个存储技术。
这种分子级数据存储的潜力巨大,可以将现有存储技术的存储密度提升百倍以上,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就可以存储31TB的数据。
在节能方面,科学家举了谷歌的例子。谷歌在有15个数据中心,它们平均每年要处理12000亿次的搜索请求。去年7月份,谷歌称为了满足这么庞大的需求,在每个数据中心都部署了250万台服务器,而且这个数字还可能会上升。有报告称,谷歌的这些服务器所耗费的能量可以占到总温室气体的2%。存储技术的提升无疑会更节能,更加绿色环保。
原标题 科学家证明分子级数据存储可行,存储能力可达31TB每平方厘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