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共享单车投放“急刹车” 物联网升级成救星?
2017年08月26日 11:10:16来源:北京日报点击量:37545
导读继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禁止新增共享单车新车投放之后,深圳市日前也宣布暂停在城市公共空间新增车辆投放。狂飙竞速的共享单车行业,终于在城市空间的瓶颈制约下被迫“急刹车”,将各种绚丽色彩瓜分殆尽的互联网单车企业,也从跑马圈地的粗放式经营转入更具挑战性的精细化运营阶段。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继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禁止新增共享单车新车投放之后,深圳市日前也宣布暂停在城市公共空间新增车辆投放。狂飙竞速的共享单车行业,终于在城市空间的瓶颈制约下被迫“急刹车”,将各种绚丽色彩瓜分殆尽的互联网单车企业,也从跑马圈地的粗放式经营转入更具挑战性的精细化运营阶段。
 
  单车巨头主动放缓投新车
 
  深圳市相关部门日前召集各单车企业,要求暂停投放新车。此外,监管部门提出,各企业需要按照所投放区域投入车辆总数不低于5‰的比例,配备车辆维护、维修和调度人员,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需缩减车辆投放规模。企业对于用户的违规停放车辆,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处置。一旦处置不及时,将会直接面临被监管部门收车的处理。
 
  在多个城市对共享单车新车投放按下“暂停键”的同时,共享单车企业也意识到了“跑马圈地”、大规模扩张时期的终结。
 
  日前,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表态称,摩拜后台大数据系统“魔方”显示,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共享单车数量已经达到供需平衡。也就是说,摩拜已放缓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投放新车,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车辆精细化运营中。
 
  ofo小黄车则回应,ofo在线下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区域都会配一个运维师傅,负责修车和车辆调度,这些师傅会统一着装和戴工牌,清理乱停放车辆和损坏车辆。
 
  随时有车可骑,是市民对共享单车的理想化需求,但城市空间却容纳不了海量投放的单车。
 
  近日,北京市规划院宣布完成“北京需要多少共享单车”的阶段性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市民对于共享单车的需求总量约172万至201万辆,但若保证通行宽度,道路上能停放的自行车仅为约120万辆。这也就意味着,城市规划中还缺大约60万个自行车的停车位。这正是各大城市遭遇共享单车“围城”压力的根源。
 
  “共享单车‘从无到有’是个飞跃,之后会‘从有到精’,新的飞跃之路即将开启。”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认为,多地暂停共享单车新车投放,并不意味着共享单车遭遇了政策打压,而是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接下来,共享单车主要任务是瞄准车辆使用情况,用技术手段解决乱停乱放问题,让共享单车别为城市交通添堵。
 
  弱势品牌撤离一二线城市
 
  面对规范停车维护城市运行秩序的压力,共享单车企业主要的手段仍是加大人力投入。但投入多少运维师傅才够用?以深圳市提出的5‰比例计算,假设一家单车企业在市内有30万辆车,其配备的维修、调度人员数量要达到1500人。
 
  实际上,即便还未有强制性运维投入要求,一些共享单车小厂商已经知难而退“绕道走”。
 
  不久前,小鸣单车宣布对经营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三四五线城市寻找空间。6月份宣布停止运营的3Vbike,则在日前宣布“重出江湖”,进军五六线城市。在昔日浩浩荡荡的共享单车军团中,大批第二、第三梯队的企业开始撤离摩拜、ofo双巨头鏖战的一二线城市。
 
  让遍布大街小巷的单车都停放有序,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多位市民建议,共享单车管理宜疏不宜堵,考虑到通勤出行的庞大需求,管理部门可以酌情考虑在有条件的街区增加自行车的停车位,鼓励绿色出行;而在不具备条件的拥挤街区,严格限定车辆投放数量并及时调度。
 
  “对于共享单车乱象,政府需要通过行政供给,保障自行车骑行者的路权,并适当增加自行车停车空间。”交通运输部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分析。
 
  物联网升级成共享单车救星?
 
  近几个月,北京东城、通州等区域试点电子围栏规范停车。但不少市民发现,电子围栏附近车辆寥寥、禁停区域单车堆积的现象仍然不时发生。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认为,如果政府划定的推荐停车点太少,共享单车又变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有桩”车,用户必然会觉得太不方便。因此,适度提高推荐停车点密度才能提高市民规范停车的配合度。
 
  除了企业需承担的责任逐渐“加码”,社会各界也开始行动起来,共同破解规范停车遇到的难题。
 
  日前,清河街道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了一个“共享单车停放与公共空间改善提案有奖征集”活动。人们可以提议在地图上某处增设或者改善自行车道、共享单车停放点,举报占道停车,并且上传反映相关问题的图片为证。未来,这样的提案积少成多,就会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此外,在各家共享单车企业难以实现互联共通的时候,在城市角落里布设能够监测到自行车、行人车流的智能传感器,也将为政府监管共享单车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记者近日获悉,这样的智能传感器已开始在海淀、西城的部分区域试点铺设。
 
  业界分析,共享单车的规范停放,人力“搬运”调度还只是初级阶段,终解决之道还是借助物联网技术的升级,让电子围栏的设置不断优化并降低成本。
 
  原标题:共享单车投放“急刹车” 物联网升级成救星?
关键词 物联网共享单车智能家居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共享单车投放“急刹车” 物联网升级成救星?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