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无钥匙”系统漏洞存被盗风险 车联网安防刻不容缓
2017年07月27日 09:48:58来源:通信信息报点击量:35409
导读业内预计,到2020年,包括无人驾驶、车联网等应用将会成为汽车产业的标配,而黑客针对智能汽车的攻击行为正在成为整个产业的隐患。多位汽车行业人士认为,仅上述漏洞就意味着可能有超过十万辆的汽车存在被盗风险,产业应尽早予以重视,联合信息安全厂商一同防患于未然。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电影《速度与激情8》中的汽车雨片段,让人们认识到在黑客控制下的智能网联汽车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惊人破坏力。当前汽车无钥匙进入和启动的感应距离本应在一米左右,但据360无线电安全研究院日前的技术分析和验证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钥匙感应距离可以被扩大到数十米甚至上百米。
 
  业内预计,到2020年,包括无人驾驶、车联网等应用将会成为汽车产业的标配,而黑客针对智能汽车的攻击行为正在成为整个产业的隐患。多位汽车行业人士认为,仅上述漏洞就意味着可能有超过十万辆的汽车存在被盗风险,产业应尽早予以重视,联合信息安全厂商一同防患于未然。
 
  智能汽车成黑客“新宠”
 
  智能汽车的漏洞得到修补之前,车主将时刻受到安全威胁。
 
  360公司日前公开展示了其新发现的汽车“无钥匙”系统漏洞:借助简单的设备,不法分子就能在不使用汽车钥匙的情况下,轻松地将车主汽车盗走。目前已有发现数个品牌车辆存在类似风险,而采用同样技术的汽车已多达数十款,且其中不乏市面上的车型。
 
  据悉,360公司已经通报汽车钥匙通信模块的相关厂商进行技术升级,同时将在本月的BlackHat上推动汽车产业重视并修复这一重大安全隐患。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兴外部生态安全问题主要还集中在其移动操控APP。此前,卡巴斯基的分析师也检测出了大量车用APP的系统漏洞,黑客可能通过这些漏洞对汽车实施控制、解锁、关闭安全警报,甚至偷车,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得到汽车的GPS坐标,打开其辅助设备。研究人员也已将发现的漏洞告知相应应用程序开发商。
 
  攻击行为将只增不减
 
  可以看到,汽车自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潮流下,资本方蠢蠢欲动,各大主流汽车厂商,非汽车制造企业比如特斯拉、乐视以及相关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纷纷布局、加码,试图抢占市场先机。互联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共享汽车、车联网等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
 
  但在信息飞速流通的时代,万物皆有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无钥匙”系统便是目前智能汽车的重要应用之一。过去人们是消费用车,现在不仅是消费者,也是数据的提供者,是智能安全的参与者,同时也可能是破坏者,且破坏力“牵一发而动全身”。
 
  多家安全机构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底,监测到的专门针对汽车的黑客攻击行为已累计超过万起。移动应用加固服务提供商梆梆安全则分析指出,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及其相关生态系统所暴露出来的安全漏洞呈现出上升趋。而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安全公司已宣布发现十余种针对智能汽车的安全漏洞,可以预测,随着智能汽车和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黑客攻击行为还将爆发式增长。
 
  提早干预才能防范未然
 
  如何降低由于黑客破解攻击导致汽车被召回事件发生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道路上的难题。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白皮书》还具体梳理了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的4层威胁12大风险,包括云端威胁、传输威胁、终端威胁、外部威胁。其中,终端威胁还涵盖节点层安全威胁(T-BOX、IVI、车载OS、传感器风险等)、车内网络传输安全威胁、车载终端架构安全威胁。
 
  实际上,当前安全业界黑帽子、白帽子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的研究也正愈发深入化,但是,见招拆招是否是捉襟见肘?车企需要做到的是定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安全检测,并考虑采用生态融合的泛在安全云服务保护架构。汽车产业也应联合信息安全厂商,予以重视,构建安全架构,提前干预,防患于未然。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仍缺乏整体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更缺乏完善的智能网联系统安全管理机制。真正的无人驾驶和辅助驾驶,以及人操纵汽车的博弈,目前考量的远不是孤例,而是产业整体,产业健康向好发展,仍待各方协力“加速度”。
 
关键词 车联网物联网网络安全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无钥匙”系统漏洞存被盗风险 车联网安防刻不容缓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