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视点跟踪

新发产品更多
寻找自我价值 LED企业在“新常态”下如何发展
2016年09月08日 15:18:24来源:同花顺点击量:32785
导读近年来,我国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GDP增长速度减缓,企业遇到的问题,怎么样适应这个“新常态”?麻省Amherst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小年给出建议。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近年来,我国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GDP增长速度减缓,企业遇到的问题,怎么样适应这个“新常态”?麻省Amherst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小年给出建议。
  
  长期低增长环境中,企业怎么应对?
  
  许小年的建议是宁可踩空不可断粮,收缩战线,保守经营,并思考转型。我们不可能抓住市场上所有的*的机会,只要抓住少量的机会即可,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已经相当不错了,对我来说就是专注做研究就好。
  
  传统的商业模式,只需要广阔的市场和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只需要维持政府关系,灵活的生产经营,严格的成本控制即可,不需要核心竞争力。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市场上,你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优势。腾讯和阿里巴巴靠的是技术和产品创新;万科靠的是一套落地生根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海底捞靠的是公司文化和人力资源。
  
  现在各行各业都市场饱和,传统商业模式不转型就生存不下去了。互联网刮起的风让大家找风口,说找到风口猪都能起来。昨天我看到马云在达沃斯讲话,马云笑笑说,风一停,猪不就都死了吗?我们要有飞翔能力,才能让自己稳步飞翔。
  
  机会主义的心理,阻碍了我们企业的转型。真正的转型,要从制造转为创新,从低价竞争转为价值创造的竞争。
  
  一个的企业,不是看它上升期的扩张多快,而是看下行期的生存多久。活过冬天,竞争对手就消失了,春天便可以打开新的生机。
  
  企业缺乏创新的缘由
  
  今天,创新决定企业成败,而企业创新的落后又是显而易见的。
  
  同质化的竞争使企业进入了恶性循环,降价成为了的工具,降价至没有利润,企业难以生存。
  
  根本原因是,企业家缺乏个性,客观的外在价值尺度使企业趋同,当企业家都在一个目标下经营企业时,就会干着同样的事情,生产同样的产品与服务,并且相互攀比模仿,牺牲利润。实际上,企业家的价值是没有客观、统一的衡量标准的,*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目标。而中国就缺少这种特立独行,追求自己目标的企业家。
  
  企业是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谋取利润的。衡量的标准有两个:你有没有带来的技术与服务,例如智能手机和微信;在不牺牲利润的情况下,你有没有以更低的成本或价格提供产品和服务?
  
  要记住,*未必创造价值,但创造价值必然*,只有以价值为基础的利润才具有可持续性。
  
  互联网思维的诱惑和蛊惑
  
  许小年认为不存在互联网思维,不要迷信,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成功,但是没有看到更多的失败,这是由中国文化成王败寇的思想导致的。
  
  人类数次科技革命都没有“思维”诞生,蒸汽机、铁路、电脑、移动技术都没有获此殊荣,这些思维我们不必在意,但也不要轻视互联网,近兴起的O2O就是给了大家一个思路,如何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企业,给消费者更快的提供价格更低的产品就是O2O创造的价值。
  
  “单品海量”,也就是早已熟知的规模经济效益,被冠上了互联网的帽子,其实早就存在,它适应标准化、需求量大的产品,容易在互联网上实现。而“多品微量”也是另一种*的思路,“单品海量”和“多品微量”的关系就如同标准服装与定制服装的关系,如同跑量和利润率的关系。
  
  至于互联网时代常提到的词汇并不新鲜,“客户体验”、“痛点”……其实早已有这样的提法;“产品做到”,是种自杀行为,做生意不能不找到效益和成本的平衡点;“羊毛出在猪身上”,沃尔玛的低利润就来源于海量供货的低成本;“平台战略”,宝洁的日用品平台、万达的商铺平台,早就开始做平台。
  
  对于这些新鲜的互联网名词,不要迷信,但是要思考、理解它背后的意思,跟风是缺乏自我、没有内心追求和独立分析能力的表现。
  
  经济形势不好时,恰恰是企业的机会
  
  企业的经营和宏观经济关系不大,天气需要关注,但是不必看天吃饭。的企业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反而是扩张的机会,前提是守住你的现金流。很多企业正在重组,正是这些企业的机会。慢下来调整,思考自我,向自己的内心要答案:
  
  1、企业是*的工具,还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2、我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3、我的价值创造方式有什么不同?我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
  
  (原标题:经济形势不好时恰恰是LED企业的机会)
关键词 LED价值新常态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寻找自我价值 LED企业在“新常态”下如何发展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