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媒体导读

新发产品更多
实力PK:华为/小米/海尔/京东谁才是智能家居话事人?
2016年03月30日 09:37:28来源:OFweek物联网点击量:19790
导读我们已想象过便捷舒适安全和充满乐趣的家居的样子,无论对于传统家电还是互联网公司,无疑都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中国安防展览网 媒体导读】我们已想象过便捷舒适安全和充满乐趣的家居的样子,无论对于传统家电还是互联网公司,无疑都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瓶外的井水平静无澜,瓶里的青蛙却已使出浑身解数想要蹦出这窄且深的颈口了。是的,哪只青蛙能先跳出颈口便会先被蛋糕当头砸中,有的是得天独厚的话语权。
  
  于是我们看到,华为做Hilink协议,小米做Smart Things,海尔做U+,美的做M-smart,京东做JD+,诸如此类。巨头抢做平台,早已不是暗流涌动,AWE已把各家的比拼拿到了台面上。
  
  那么问题来了,你看好哪只?小编一向喜欢从正面回答问题,那么这次就破一次例,悄悄透露给你,我是华为的NCF~
  
  好,言归正传,虽然我特希望华为能奋发图强一举成为智能家居圈的大掌门,但以华为现在的体量显然还不具备睥睨众生一统江湖的功力,现在谈掌门什么的为时尚早。然而,华为比他的小伙伴们聪明的一点是,它预测了未来江湖的样子,并早早开始统筹安排所有门派在江湖的地位。
  
  虽说门派不同不必强融,但当所有青蛙都意识到各自为战必定难以企及瓶颈的高度,那么采取叠罗汉便成为好的选择。是的,叠罗汉必定有所牺牲,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气大的垫底,胳膊长的打头才是资源的利用(当然谁都想打头),整个行动还得考虑到所有蛙的利益,有统筹策划和执行总监(是的,这职位似乎比打头蛙更有吸引力),对所有参与者都是魄力和决策的考量。
  
  抱团取暖才能融化消费者的冷漠
  
  别看目前智能家居产业已经反复加热冷却了多轮,但是不少从业者都认为这么多年就是白折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山头林立、标准各异。其实这也非常容易理解,只要看看文章开头那些产业巨头,哪一个不是财大气粗?哪一个没有制定行业标准的能力?
  
  直到近几年才有厂商逐渐明白,智能家居这个领域太大了,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可折腾的地方太多,一两个厂商没有能力吃下这么大一片未开垦的土地。所以大厂们也开始抱团,所以我们看到2016他们不仅玩单品突破了,巨头们开始跑马圈地,大张旗鼓地搞平台建设。
  
  各家平台,玩法大不同
  
  从国内智能家居平台建设主体来看,主要有三大类:手机厂商,以小米、华为为代表(两家玩法并不一样);传统家电厂商,以海尔为代表;互联网厂商,以京东为代表。这几类主体各有侧重,谁是你的菜我们细细品来。
  
  “土豪”小米
  
  先来看看想把平台的软硬件几乎一手包办的“土豪”的一系列动作:
  
  1、连续发布了小米电视、小米盒子、路由器、智能插座、手环、净化器等单品
  
  2、投资了美的这样的大家电,同时投资布局智能家庭医疗。雷军甚至表示未来会投资100家以上智能硬件公司。
  
  3、联手地产推小米公寓,借此展示小米的智能家居。
  
  4、成立小米家装公司,低成本装修给用户打包自己的智能家居产品。
  
  5、推出智能家居smart things平台。
  
  土豪模式大优势即话语权,体现在于对平台有高度控制力,能够快速协调软硬件各方的利益,可以打造出的用户体验。但问题是,在平台生态圈还不够大的时候,这个模式就是要靠一路烧钱自建,而且容易得罪同行,比较难吸引合作伙伴来一起建设。
  
  欲居上的后来者华为
  
  智能家居一大关键痛点在于互联互通,其中通信协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必争之地。(这简直正中你下怀啊。)华为的起步晚,但是定位为清晰: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力图推广家居物联的“普通话”,于是后入场的华为凭借Hilink协议想要实现对“前辈们”的逆袭。而对于不熟悉的家电业务,华为则明确表示不会与之竞争。
  
  在连接协议方面,华为通信出身,占据优势。核心开放能力包括Hi Link协议、Huawei Lite OS系统和华为物联网芯片,Hi Link能够自动发现设备并一键连接。同时兼容小米采用的Zig Bee,以及WiFi和蓝牙等协议。
  
  这是在搭建智能家居领域的基础架构。虽刚刚起步,当前已经有海尔、美的、创维等60多家企业与华为牵手。小编不禁感慨这简直是一种必然,私以为国内科技行业内的水准,这种联合布局,目前只有华为有实力做到。毕竟我大华为在科研上的投入经费比A股400家企业总和还要高。(若不是过去10年超过250亿美元的科研投入,怎么会诞生华为P6这样的手机~出道三年它依然是花粉心目中无可超越的经典。顺说下带徕卡镜头的P9就要发布了,你确定不要去看一下?)
  
  “传统家电巨头的自救”海尔
  
  传统家电行业的自救,在智能家居时代,海尔的自主转型堪称*(当然小编认为也是有资格当“打头蛙”的人选)。早在2000年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参加达沃斯经济年会后就曾表示“让我们战胜满足感”,即企业“不触网,就死亡”。
  
  海尔的U+先制定一套软件协议先把自家产品连接起来,然后通过协议的开放让其他厂家的产品加入其生态系统。现已经开放了云服务数据、智能硬件、APP等接口给合作伙伴。
  
  海尔作为资较老、资金足、产品丰富的传统硬件厂商,其在家电行业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较为庞大的用户群。总体来看,是能吸引硬件厂商加入的平台。但是,正因为平台控制力低,参与者众多,很难满足用户对于智能家居这个整体性的把握,这或许是海尔要攻克的一道难题。
  
  “空手套白狼”京东
  
  京东JD+,简单说就是“空手套白狼”模式嘛。即能够低成本运营,但如果平台真正做起来,平台方受益巨大。投资Broadlink、发布JD+计划和京东智能云,并推出了可操控不同智能硬件设备的“超级App”,总的来说都是以推出软件平台为主,并号召合作伙伴加入,自身投入比较少。
  
  然而京东的智能家居平台,亮点少,主要凭借自身的销售渠道优势,来拉拢合作伙伴。该平台大的优势是,能够建立较好的利益分配模式。
  
  so,未来有可能属于哪种模式?
  
  未来的智能家居容量将在万亿以上,so每个模式都会有生存空间。然而的格局是:小米做的智能产品平台生态圈,独立性好;海尔做专业的细分平台;京东则占据市场份额大,参与者众多而均分;而这一切都将证明华为的普通话教得好,设备与平台间交流起来才更加顺畅无障碍。
  
  雷军说,做生意要“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那么你又是怎么做的呢?小米一开始就是软硬件结合的做法,自身既有成熟的智能产品,更有金山云平台后台,可以说,就算没有合作伙伴小米自家也能提供一个完整的家居圈。而开放接口给其他硬件商,有利于丰富产品线。这种半开放半封闭性质说白了就是鱼与熊掌都想兼得,谨慎有余而魄力不足的体现吧。
  
  海尔的U+平台是目前合作伙伴多的平台,可见海尔在家电行业影响力巨大。但另一方面,U+包袱很重,它本身是一个承载传统家电行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对原有家电产品的改良、完善,而当真正的触动到家电业根本利益的时候就很难推进。再加上组织控制上远比小米平台要松散,保守一点预测,海尔平台若离开家电行业,将不具备太大优势,不如只做好家电行业的智能平台。
  
  京东JD+平台是非常典型的轻资产、互联网化的运营模式,它既没有海尔那么重的硬件包袱,也不像小米这种容易和合作伙伴产生利益冲突。所以,如果平台方能够拥有出色的软件开发,这个模式将会走得是快的。但京东的众多竞争者,谷歌、百度、腾讯纷纷加入,或能成为主流模式,但盈利模式也将难确定。
  
  而洞悉以上各种利弊的华为于是就另辟蹊径,选择与伙伴共同构建完整开放的生态体系,这便将更多的竞争者变成了合作人。综合来看,无论是在智能家居中的清晰定位,还是推出的核心产品,华为&荣耀清楚知道自己的优劣势,能够以全面开放的心态摆正姿势,这是较苹果、谷歌、小米有优势的地方。
  
  真的会如小编所愿,华为坐拥人生赢家的宝座么?虽然在发布会当天,海尔、美的、长虹等40多家企业宣布加入华为的阵营,但事实是,“站台”容易,真正的行业联盟仍需要时间,而华为能否胜任这个“普通话推广大使”,就交给时间去验证吧。
关键词 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慧城市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实力PK:华为/小米/海尔/京东谁才是智能家居话事人?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