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科技动态

新发产品更多
可纹上身的一次性可穿戴微型传感器问世
2015年10月19日 17:36:07来源:译言网点击量:45443
导读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可谓过足了风头,市场增长迅速,发展势头很猛。可穿戴技术也是一个简单的过渡技术。它必须也即将很快从我们的身体外进驻到身体内部。毋庸置疑,这将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下一个大前沿技术。
  【中国安防展览网 科技动态】 纹身常被视为时髦的象征,几乎随处可见。那么如果能将智能的数字化纹身植入身体,这样看起来不是更酷,而且它还可以执行一些很有用的任务,比如解锁汽车或者手机密码,这真的已成现实。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克雷尔工程学院的一支工程师小组研发了一种方式,可快速印制价格低廉的一次性可穿戴微型生物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粘在患者皮肤上——看起来就像纹身一样——用于监测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不久后,这种可穿戴传感器有望在医院投入使用,取代心率监视器或者脉搏血氧计,为患有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以及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带去福音。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可谓过足了风头,市场增长迅速,发展势头很猛。可穿戴技术也是一个简单的过渡技术。它必须也即将很快从我们的身体外进驻到身体内部。毋庸置疑,这将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下一个大前沿技术。
  
  科克雷尔工程学院的工程师小组由卢楠舒(NanshuLu,音译)带队。在他们开始研究这种纹身型可穿戴传感器时,市场上已经存在很多微型智能传感器。不过,这些传感器均存在缺陷。卢楠舒表示现有传感器的问题并不在于这项技术本身,而是制造工艺,整个制造过程不仅耗时耗力,成本也很高。这些缺陷让制造价格低廉,临时监测健康状况的一次性传感器几乎成为一种不可能。她说:“如果是纹身型电子装置,没有人愿意重复使用,甚至包括你本人在内。因此,一次性使用是一个关键特征。”
  
  在这种纹身型传感器出现前,类似传感器利用常规工程学手段制造,采用机械构件和金属电路,而后与富有弹性的粘合剂结合在一起。整个过程不仅耗费大量时间,成本也很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克雷尔工程学院决定研发其他方式,让易碎的电子元件不仅柔软有弹性,同时还有粘性。利用3D打印技术的原理,他们找到了一种方式,利用机械切割器在金属片上刻出所需的结构,而不是利用模具制造电子元件。

  

  卢楠舒指出:“我们开始寻找可以叠加在聚合物薄片上的金属片,基本上就像粘在双面胶上的铝箔。”终,他们在五金店的家居装潢用品的货架上找到了这种造价低廉并且柔软可弯曲的金属。整个寻找过程容易得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在后研制的结构中,他们利用类似镏金聚合物的元件充当热反射层。卢楠舒说:“我们发明了一种制造工艺,可以在这些薄片上切出所需的结构,而后移除无用的部分。剩下的部分被印制到医用胶带或者纹身粘合剂上。”
  
  整个印制过程用时大约20分钟。与此前制造可弯曲电子元件采用的方式不同的是,这种制造工艺产生的废物很少,同时不需要专业实验室。卢楠舒表示希望将每个可穿戴传感器的制造成本控制在1美元左右。研究小组的目标是将多个传感器和天线集成,印制到一块信用卡大小的补片上,可在大约一周时间里监测重要生命体征,同时向医生和患者的PC、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无线传输监测数据。
关键词 智能化纹身可穿戴传感器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可纹上身的一次性可穿戴微型传感器问世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