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5月10日,以“数智无界 安全共生”主题的“2025 中国数谷・西湖论剑大会”成功召开。2024年10月,国家数据局发布了首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试点示范的成功经验可以上升为国家方案和国家规范,已经过去半年多。而在大会当天举行的数据流通安全专题会议数据论“建”环节中,特别邀请了8大城市数据局的代表出席数据论“建”,就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经验、难点与痛点展开了多角度分析,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参考思路。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张向宏主持数据论“建”,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西安市数据局、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大连市数据局、苏州市数据局、赣州市数字产业集团代表参加论“建”环节,共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蓝图。
试点实践:八城探索,各展风采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数据高质量、大规模、安全流通的基石。为构建数据安全流通环境,我国陆续推出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与《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此次参与数据论“建”的八个试点城市,自去年10月试点工作启动,历经半年多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
数字西安技术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强指出,西安以辐射西北打造国家数据枢纽节点为目标,依托本地高校和龙头企业,攻关隐私计算、数据软件等关键技术,形成了灵活、安全、易推广的解决方案;规划了文旅、制造、金融等 12 个行业的应用场景,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通过制度化建设,系统化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参与国家数据标准制定,探索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的制度,为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化奠定了基础。西安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上秉持“统一底座、多技多景”原则,既注重技术验证,又强调产业落地,力求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苏州市数据局副局长徐鸣涛表示,苏州市承担了数联网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任务。通过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平台,稳步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交易等方面的试点;区域级数联网基础支撑平台则从完善基础底座、参与标准建立、培育“三医”与金融科技场景三方面发力。此外,作为“东数西算”长三角枢纽江苏段唯一节点,苏州积极推动“东数西算”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建设,有效支撑“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融合。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数据要素处周君介绍,重庆市在2023年发布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将可信数据空间和区块链、隐私计算纳入数据基础设施规划,为建设筑牢政策根基。推进“数字重庆”建设,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成市域一体、两级管理、三级贯通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区块链底座,上链数据超10亿条。开展“疆算入渝”工程,建设西部算力调度平台,可调度算力达2万P(PetaFLOPS)。2024 年大力谋划推进汽车和医保行业数据空间建设,成立汽车数据空间联盟,谋划众多细分场景,打造数据产品,助力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之都”建设。
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齐同军称,杭州承担数场、数据空间、区块链、隐私计算和数联网五个方向先行先试任务,涵盖“软建设”与“硬投入”两个方面。软建设上,《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实施,出台了全国首个数据领域政策,融入了“中国数谷”建设的实施方案,打造“三数一链”及改革沙盒机制。硬投入方面,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先行先试首个标项已公开招标;以数场为操作系统、数据空间为表现形式,推动去中心化发展;成立浙江算力科技有限公司,打造 3 万卡集群,并首发“杭州市算力资源调度服务平台”,推动“东数西算”算力集群合作。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尹珩指出,北京市参与了数场、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和数据元件等五项试点工作,按照“三统一”开展建设工作,达到第一阶段目标。尹珩提出,北京市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重作用,引导技术探索;通过北京市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的建设,实现数据安全传输、多方互信和顺畅流通;开展场景对接,以人工智能为重要场景,牵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迭代,实现数据供需方业务闭环;通过试点带动产业发展,开展生态合作。
大连市数据局副局长刘成表示,大连市对数据要素发展进行“12345+N” 整体部署,获国家三个试点,其中基础流通承担隐私计算试点。作为东北唯一隐私计算试点城市,区域节点和业务节点功能大多完成测试。辽宁省重视大连建设,多城市和企业接入测试,部分产品挂牌交易。大连成立数据产业协会激活场景,依托自身特色发展数据集和数据空间,计划出台标注产业扶持政策。
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高级研究员邵长恒介绍,青岛全面落实《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为总纲,创新打造了数据基础设施四维支撑体系,持续赋能“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模式。一是集约化供给治理确保数据“供得出”。公共数据方面,出台《青岛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40余项制度规范,共享需求满足率超99.7%。行业数据方面,在工业、海洋、交通等领域形成可用数据集超150个,支持行业大模型开发和训练。二是高效化流通利用促进数据“流得动”。构建“1+1+N”公共数据运营体系,上线金融、医疗、港航等七大专区67个场景应用。建成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底座,正在逐步推动海洋等场景接入。三是特色化场景赋能“用得好”。坚持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围绕海洋资源等优势场景,以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双轮驱动数据流通利用。
赣州市数字产业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何荣胜介绍了赣州数联网试点的做法。首先是统筹推进,打造赣南数据港,按照“1133”的内容,确保数据供得出、流得通、用得好、保安全。其次,两域并行,赣州数联网建设分了两个域,一个是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域,第二叫数据流通利用域,两域分开,并行建设。第三,数算一体,与甘肃庆阳合作启动 “数算新长征”,利用好庆阳算力优势,和赣州作为大湾区桥头堡的作用,推动跨区域协同。第四,安全先行,为了确保数据的全过程安全,打造智慧城市安全运营中心,实现云网数用端的全方位安全。
八试点城市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中,立足本地特色,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这些探索不仅为各自城市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全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现了试点城市的担当与作为。
难题剖析:直面困境,共寻突破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系统性工程,在探索前行的道路上,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在数据论“建”环节中,各位嘉宾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直面问题、深入剖析,共同探寻破局之道,展现出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前的坚定决心。
傅强结合西安实践,坦诚地指出了三大难题和解题思路。不同行业需求差异大、低成本、易部署方案难实现;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权属不清,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参与度低、数商生态培育慢。针对这些问题,西安明确表示未来将加强与兄弟地市的合作,全力推动标准统一,着力打造跨区域数据流通网络,破解发展瓶颈。
徐鸣涛强调,当前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技术路线不够明确、投入产出不够清晰等问题。地方政府对数据基础设施战略意义理解不到位,效益难量化,商业模式待探索,数据权属等机制不够成熟。他建议分步走,优先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场景驱动与生态培育,探索轻量化技术。同时,苏州将依托长三角优势,推动数联网跨区域互联互通能力建设。
周君重点提及数据标准统一难、技术路线融合难、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技术多样导致企业数据供给成本增加,场景若不解决企业痛点,数据流通难落地。重庆计划将汽车和医保行业数据空间打造成标杆案例,向全国分享重庆经验,以典型示范带动整体发展。
齐同军坦言急需攻克两大难题。一是部分数据大户对将数据接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存在顾虑,如何打消其顾虑,促使数据复用,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二是中小企业在获取数据时面临“用数难、用数贵”的问题,缺乏与大型数据企业对接的平台和谈判能力,难以支撑相关原始创新工作。未来,杭州将聚焦这两大问题,致力于实现数据的公平获取与高效流通,促进数据产业繁荣发展。
尹珩分析指出,场景供给不足、技术能力待验证、中小企业参与度低、场景落地难、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与跨行业数据标准化难度大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破解方法则包括开展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的顶层设计,推动数据流通利用等标准化工具开发,降低中小企业接入成本;深化人工智能等场景应用,推动数据产品在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流通;与试点城市协同验证互联互通机制,推动全国数据流通网络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机制,培育数据标注、数据治理等关联产业生态。
刘成指出,数据要素发展中安全与发展平衡难,市场主体积极性待调动,政务数据供给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大连市将在强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硬基础”上,重点加强与跨域兄弟城市的互联互通;在“软环境”方面,制定针对算力、教育、场景、产品、标注等方面的数据产业激励政策,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激活数据生态。
邵长恒表示,市场主体参与数据要素市场意识不强,市场化运营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亟须通过制度建设引导数据流通利用主体接入,兼顾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加强高质量数据集供给。青岛将坚持以场景驱动,围绕更大范围、更加安全的数据流通利用目标,突出制度化、市场化、普惠化、场景化,积极探索通过数据流通券等政策措施提升数据流通利用水平。
何荣胜称,当前主要面临高质量数据供给不足,缺乏高价值、杀手级应用场景,流通技术平台尚未建立起良好的长效运营商业模式,数据价格利益分配也不够清晰等问题,将在不断丰富场景的过程中逐步探索解决之道。
八试点城市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尽管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难题与挑战,但各位嘉宾敢于直面问题、深入剖析根源,并积极提出应对之策。这些思考与探索,不仅反映了当前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真实困境,更为破解难题提供了重要思路。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必将逐步攻克难关,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此次圆桌对话,八试点城市深入交数据基础设实施经验,既有成果展示,也有难题剖析。各试点城市的经验与思考,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展望未来,需要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在解决现存问题中不断探索创新,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新台阶,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