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可穿戴设备被世人接收的决胜点 即是全面完善的功能

2015-08-07 08:44:31 eettaiwan 点击量:11634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可穿戴设备的思想和雏形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当时提出的创新技术把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中,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
  
  1997年,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举办了届可穿戴计算机学术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Wearable Computers,ISWC),该会议自召开以来,每年举行一次。期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the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以及波音公司也多次举办可穿戴设备方面的研讨会。从此,可穿戴设备开始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重视,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在过去的3年间,可穿戴产业历经了一段激烈角逐的时期,并见证了许多繁荣与萧条。在某种程度上,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被消费性电子业者所驱动,这是由于智慧型设备和平板电脑市场趋于饱和,消费性电子厂商必须找到下一个“大事”。然而,可穿戴装置仍然是刚萌芽的产业,且市场机会比及时销售更为重要,更何况业者须持续推出新产品,直到他们找到真正“对的”产品。
  
  对于概念新颖的可穿戴产品,厂商推出的款产品就想要切合市场,这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以Google Glass举例,该产品已被证明是一个失败的开始,但它仍是一个在Google实验室离“死”有点距离的概念。
  
  消费者希望能够连线----好不用随身携带笨重的东西----但是可穿戴技术还没在那儿。例如,许多健身带的配戴者对于每天要为他们的装置充电感到疲倦,且只要侦测一次,他们就可以从健身带提供的数据充分了解所需的资讯。再者,手机有往配备大显示器移动的趋势----有些是消费者所期望的,但这并不表示消费者想在手腕上戴上一个小很多的硬性显示器。陪审团----也就是消费者们----似乎没有被说服这是一个可行的模式。
  
  此外,传统电子产业目前的做法把自己绑死:快速商品化,再眼看着利润迅速被压低。事实上,所有类型的消费性可穿戴装置的详细参考设计,都可以在网路上找到,元件制造商在提供这类讯息是作为一种销售手段,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其产品阵列,以显示他们可以提供各种元件类型。
  
  可穿戴技术发展蓝图
  
  大多数的可用装置都利用设计给手机的元件平台进入可穿戴产品。因此,对消费者来说,今天可穿戴产品可满足各种使用的条件,并不是太大的惊喜。
  
  未来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将涉及新型电子元件的使用----即薄、固形、可弯曲(柔性)、无形、分散式,以及交织整合(Textile-integrated)元件,这些元件才刚从实验室出现。
  
  例如,可弯曲电池已经被Estee Lauder、BioBliss等公司采用,为美肤贴片带来进入市场的动力,由此种电池施加电压在皮肤上,可打开毛细孔,使化妆品成分被肌肤吸收的速度较无电源产品快10倍;用于抗皱处理时,该应用将不太适合采用较厚、硬性的钮扣型电池。然后再报导三星(Samsung)、乐金化学(LG Chem)和苹果(Apple)在过去几年里都开始研发或收购可弯曲、薄膜电池技术就不太令人感到惊讶了,因为这些公司都试图从笨重、硬式电池的束缚中解脱。
  
  在过去的50年中,电池技术的发展已远远的落后多数其他形式的运算制程进展,而可穿戴装置强势插入,迫使电池技术需要进一步升级。这推动能量收集系统的发展,包括材料间的摩擦收集摩擦能量,如在运动中获得的电力,或是压电式猎能器(Pie zoelectric Harvester)。
  
  许多类型的可弯曲和印刷式感测器也正在开发中。不同于离散式感测器,这些可以是分布式的,并可服贴于监视器和穿戴者身上,其用途的一个例子就是,用非侵入式的方式统计健康相关数据。的确,“不起眼”的电力美肤贴片正在被开发去感测是否需要用药,若需要,即释放药物分子。可弯曲感测器将有助于克服配戴时,不舒适的问题,这可能是让穿戴者愿意长时间贴着贴片的一个方法。
  
  下世代的可穿戴感测器正出现。这包括加在衣物的可灵活延伸压力感测器;用于量测身理资讯,如浓度和温度的皮肤贴片感测器,以及干燥电极的新材料,使身体的电气测量能以舒适、可靠的方式进行。这些感测器的区别在于,它们是从头开始被设计以合乎可穿戴装置的需求,具有适当的外型、材料特性、功耗与寿命。
  
  再来就是交织整合电气和电子产品,这类设备已经上市,包括Mimo婴儿监视器,其特性是交织整合电子可以下水清洗。
  
  由于上述所有因素的结果,在未来10年,可穿戴技术的市场将成长三倍,从现在的24亿美元成长至2025年的72亿美元(此增长主要来自既有的装置,如耳机),且现在和未来几年,许多创新的技术都将变得真正可用。同时,市场仍会继续有繁荣和萧条的可穿戴“小玩意”制造商存在,赢家将会是技术创新且将上述新元件整合至产品内的制造商。当人们愿意穿着它时,可穿戴技术将起飞,而不是技术穿在人们身上,即使现在几乎是如此。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