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能交通论坛 感受科技之光的神奇力量
2015年04月28日 10:11:16来源:点击量:2155
导读4月27日至29日,第十四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将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交通发展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在论坛展览与技术展示现场,各种智能交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让参观者啧啧称奇,眼界大开。安全预警系统能监督司机安全驾驶、自动泊车系统能做到不碰方向盘和刹车自动停车入位等,智能交通在便捷出行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4月27日至29日,第十四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将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交通发展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在论坛展览与技术展示现场,各种智能交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让参观者啧啧称奇,眼界大开。安全预警系统能监督司机安全驾驶、自动泊车系统能做到不碰方向盘和刹车自动停车入位等,智能交通在便捷出行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安全预警——遇到违规驾车,频频发出警告
展会现场,模拟试驾机很吸引眼球。很多参观者都排着队想一试身手,测测自己车技究竟如何。前方测距警告,车道左偏离……一名试驾者开着开着,视频及语音系统不断发出预警。试驾者有点不好意思,“我可是个‘老手’,怎么今天总被警告啊。”工作人员笑着说,这个系统很严格,如果变道没打转向灯,系统也会发出警告。
安全预警系统是如何完成预警的呢?原来,它拥有“千里眼”和“*脑”。车上安装了摄像设备、显示屏和定位系统。偏离车道警告、车距监测、车速监测、防碰撞警告……都会随时发出。
对于从事公共运输行业的车辆来说,它可在系统后台对车辆报警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在旁边一台显示屏上,一直滚动显示每辆车行驶预警状况。报警类型有哪些、被报警了多少次,都被统计了出来。
该系统还给司机评出,包括模范型、超速型、见缝插针型等。根据驾驶行为,把司机归入不同类型,以方便监督、管理。据悉,目前这款系统在江苏一些客运公司进行试用,数据中心可以根据企业每辆车上传的安全报警数据,来对驾驶行为进行分析,终通过规范驾驶行为来降低事故率。
停车神技——不用手和脚,自动进入泊位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可是车位前后的空间距离有限,只能默默离开再寻找宽敞点的位置。或许很多新手司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找停车位难,停好车更难。但在昨天的论坛上,不论新手还是菜鸟,停车都变得从容、简单。这都归功于一款自动泊车辅助系统。
我们也来体验一把,坐在副驾驶位上,只见工作人员刚把车子开出几米,车载显示屏上就显示说附近有车位。工作人员介绍,车子时速在35公里以下时,车头两侧的传感器会自动帮你寻找车位。
由于这个车位前后方都有车,此时就必须完成侧方位停车的动作。“屏幕提示告诉我右后方有一个停车位,当车子开到可以完成停车动作的位置时,电子屏幕上就显示出了大大的英文字母‘P’”。工作人员指着屏幕说。此时,就到了见证神奇的时刻了。只见她按了按中控台上一个停车按钮,车子自动向后倒进入了泊位。
双手不再放在方向盘上,双脚也离开了刹车,工作人员很悠闲地等着车子自动停好。据了解,这款自动泊车辅助系统已经运用在部分品牌车型上,但目前只支持侧方位停车。自动完成倒车入库的技术目前也已研发完成,今年也将推广运用。
人车互通——车辆与智能手机合作,避免撞人
拿着手机玩游戏、刷微博、看视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低头族”。如果大家在过马路时还做“低头族”,就有随时发生交通意外的风险。在提醒大家注意自身安全,过马路时不要分心的同时,能不能有一个技术系统,同时提醒车辆和行人呢?
在此次论坛上,本田-高通研发的车辆-行人合作式安全通信系统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它通过在车辆上安装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简称“DSRC”)的系统,让车辆和手机都能发送传递彼此的GPS位置、方向、速度等信息。
这个系统到底灵不灵呢?汽车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突然车载显示屏上闪现出橙色的英文单词“BRAKE”(意思是刹车)。为什么会显示“刹车”的提醒呢?当车辆减速之后,我们看到有两名行人从前方的障碍物中突然窜了出来,车辆减速,避免碰撞到行人。
工作人员介绍,当车辆与手机都装有这个DSRC系统时,彼此的GPS位置信息等就可以完成传递。“简单来说,这就像家里用的wifi一样,大家连入这个网络后就能相互发现、识别。”因此,当可能存在安全风险时,就能时间对车辆和行人双方予以提醒,避免行人被碰撞。据悉,这个系统目前已在美国的两个城市进行试验,根据试验情况研发单位将优化提升,并着力进行推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